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渡无人舟自横

  ◎ 王国梁

  朋友是摄影爱好者,看到他拍的一张很有意境的照片,取名“野渡无人舟自横”。照片构图简洁,有国画般淡然的风格,画面上一水、一天、一舟是主体,浅雾缥缈营造了朦胧的氛围,远山连绵创设了悠远的意境。小舟的旁边,是碧绿的水边植物,顺着风势齐刷刷朝向同一个方向。河水中,植物的倒影清晰可见,使得画面更显开阔。这样的美好的摄影作品,让我的心瞬间安静下来,仿佛能够感受到照片上带着水汽的凉风,让每一个毛孔都清透舒爽起来。

  我的视线最终停在那叶小舟上面。它像一只停歇的大鸟,垂下翅膀,安然地在水边休憩,似乎还有“临水照花人”的自得优雅和闲适自在。我没有问朋友是在哪里拍的这张照片,感觉应该是远离喧嚣的地方。照片上的小舟,有种世外高人般的孤傲之气,闲云野鹤一样悠然停泊着。

  我不由默诵起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中,我独爱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以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与前面描绘的清丽色彩和悦耳鸟声并不搭调,它可以单独成为一种超然的存在和独特的风景。有人说这句诗借野渡停泊的小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还有人说诗人表达的是自己像停泊的小舟一样无人关注赏识。这种说法未免太过牵强附会,其实诗人韦应物的经历很有戏剧性,他从少年时的任性放纵到中年后的沉静内敛,转变巨大。这里的“无人”不是被遗忘的悲凉忧伤,而是挣脱了束缚后的潇洒自由。诗人这句“野渡无人舟自横”给画面留白,也给诗味留白,表现的是孤舟的自在安然。诗人在孤寂中与自然、与现实、与人生和解,是一种清静无为、豁达通透的智慧。

  人生是一场漫旅,我们并非自始至终都要致力于有所作为,或者寻求更多的关注和赏识。生命走到了某个阶段,自然就会出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开阔境界。我们在向岁月深处走去的过程中,会慢慢丢掉一些枷锁,同时也会卸下一些负累。在有些人看来,我们离开了中心地带,成了边缘角色,此后难以有所作为。其实这未尝不是人生佳境:“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有这样的时候,人生才真正由自己掌控。时光的河水匆匆前行,而我们宛若停泊的孤舟,自顾自享受一份宁静淡泊。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偏僻,无人打搅,孤舟自在。这种“自在”,恰似庄子笔下的“逍遥游”,摆脱了世俗的、功利的目的,走向了生命最纯粹的状态。我们终将会活成那叶安静的小舟,在时光的渡口静默无言,无牵无挂,无怨无尤。这是一个人的流水流年,一个人的浮世清欢。那叶孤舟,何尝不是一弯宁静的月牙?何尝不是一句美丽的诗行?

  野渡无人舟自横,里面蕴含着停泊的智慧。曾经我们奋力向前,总以为人生是一个又一个彼岸组成的,于是我们总在不断奔赴中,却因此忽略了两岸的风景。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应该放下执念,顺应规律,享受停泊的美好。日升日落,四季轮回,万物皆有规律。遵循生命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状态。

  生命中的扑朔迷离的烟云,终有消散的时候。俗务冗繁,尘世喧嚣,当一切都退为遥远的背景,生活就变得无比简单清晰。繁华落尽是平淡,喧嚣之后是安静,漂泊之后是停泊……风烟俱净,人生便会进入释然、淡然、洒然、悠然的境界。

  (作者作品散见《新民晚报》等报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深关注
   第04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5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06版:公安专刊
   第07版:公安专刊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橄榄绿
   第10版:最前沿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天平专刊
   第13版:检察专刊
   第14版:微服务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野渡无人舟自横
老屋
蝉鸣跌落
战地歌声多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