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法治报 重庆长安网
记者 叶会娟 通讯员 范翼瑶
“执行款到账了!”近日,四川某源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源公司)申请执行人职工代表李某看着银行已到账的70余万元执行款,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这起因买卖合同纠纷的纠纷,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创新构建的诉调、访调、警调“三调联动”机制推动下,实现纠纷实质化解与风险“清零”。
2024年,某源公司与被告重庆市某林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某渝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某林公司、某渝集团)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九龙坡区法院。法院判决某林公司支付某源公司货款149万余元及违约金,但执行中因某林公司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的执行陷入僵局。根据某源公司提供的线索,法院发现某林公司在某渝集团有到期债权,但某渝集团以重庆市某龙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某龙公司)对该债权享有质押权为由拒绝协助执行。
九龙坡区法院在办理该执行案件过程中,全面理清了情况脉络,找到打通了破解僵局的关键一步,争取多方支持,让某龙公司放弃优先受偿权。“放弃优先受偿权就像解连环锁一样,需要按照顺序来进行。”承办人梳理出3张图表:质押权法律要件清单、类似案例判决摘要和资金监管流程示意图,耐心向当事人进行释法析理和政策宣讲。
同时,与某龙公司多次深入沟通,讲政策、明责任、叙情理,促使其履行社会责任,突破性达成放弃优先受偿权协议,为化解纠纷打通了破解僵局的关键一步。
“如果得不到明确答复,就组织工人拉横幅讨要说法。”针对李某的激动情绪,九龙坡区法院创新“心理干预+进程共享+法治教育”三管齐下,由心理专家和调解员组成专班,每周至少2次与其沟通,运用呼吸放松法等技巧缓解焦虑,并持续跟进,提供心理支持。搭建线上沟通平台,定期生成资金流向报告,让李某实时了解资金监管和调解进展,用信息对称逐步提升信任感、消除对抗心理。
此时,跨省核查的民警带回的消息更让人心情沉重:李某是个癌症患者,母亲患肺气肿需常年吸氧,岳父肺癌晚期,妻子为照顾全家无法工作。“不能让他既流汗又流泪。”九龙坡区立即与李某所在的四川省某市联动,开出跨区域帮扶“药方”。
两地医保部门开通异地就医绿色通道,简化报销流程,降低报销门槛,为李某及其家人提供医疗费用补贴,减轻医疗负担。联动教育部门对李某的两名子女实施教育救助,在政策条件下减免学杂费、提供助学金,安排老师加强课业辅导,确保他们在中高考关键期能安心学习。实施就业援助,提供当地社区等机构手工制作、线上客服等技能培训,推介居家灵活就业岗位,让李某的妻子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出去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从剑拔弩张的对峙到握手言和的释然,从濒临破碎的绝望到重燃希望的新生,九龙坡区把法治的刚性、服务的柔性与治理的韧性交织,在严格遵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实现了执行终结,解开的不仅是一个个矛盾死结,更是群众心中的千千结,用化解矛盾纠纷的民生密码打开了群众心门,蹚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