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好,我们回家,再也不吵了!”近日,潼南区法院塘坝法庭通过“背靠背”调解,成功化解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并弥合了破裂的父子亲情。
原告老李与小李系父子关系,因家庭矛盾多次发生激烈争吵。老李以“受到白眼”“不被尊重”为由,一纸诉状要求儿子小李返还利用他的房子经营的酒楼。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本案表面上争的是房子,实则为亲情纠葛,矛盾根源在于父子间缺乏有效沟通与情感表达。若是盲目推进审判流程,不仅无法化解纠纷,还可能加剧父子间的亲情裂痕。
为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修复父子之间的关系,塘坝法庭依托“一办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邀请塘坝镇平安法治办、司法所共同参与调解,将当事人双方请进了镇政府综治中心。调解现场,双方言辞激烈,互相指责,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承办法官果断采取“背靠背”调解。
承办法官引用类似真实案例,从法律角度为老李厘清双方权利义务,指出老李与小李均是案涉房屋的合法权利人。同时,调解人员又从情理角度引导小李换位思考,指出“物质供养”需与“精神尊重”并重。待双方缓和情绪后,承办法官又组织双方坐在一起,儿子小李坦言,自己每月都给了父亲一定的赡养费,父亲生病住院时他也时时照顾,可父亲脾气古怪,两人平时话都说不到一块儿去。父亲老李也承认自己并非真的要跟儿子争这个房子,而是长期感到儿子对自己很冷漠便心生芥蒂。经过调解人员多轮沟通、反复疏导,充分倾听双方诉求后,小李保证日后一定会改变说话方式,多与父亲沟通交流,老李也自愿撤诉,父子俩终于放下误解,回归亲情。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