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凤鸣
知道余华,是因为他的《活着》,而“不急不躁,侃侃而谈,偶尔还开个诙谐的玩笑”,这是我最初在视频里见到的余华。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轻松自如地聊,边走边聊,这跟我想象中的大作家大不一样。仿佛是一个可以随时亲近的老朋友?或是一个可以随便喊出“余华大哥,等等我”的邻家大哥?或许都可以。看着他一脸亲和,真想隔着屏幕也喊一声:“余华大哥好!”
读余华的《活着》是在去年。当时,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总是困扰我,朋友劝慰我说,你这些事算什么事,活着就好!有空读读余华的《活着》,我相信你便不会在这里伤春悲秋了,会感念生活,如此美好。
听从朋友的劝,购得《活着》便迫不及待地读。书的装帧、字体及排版都很满足我的阅读习惯,特别是文字的表达方式,如故事般娓娓道来,很好读,轻松不累。每晚躺在床上,抬手拿起床头书架上新买的书,跟着余华听一位叫福贵的老人讲他传奇又苦难的一生。每天读到必须要合上书页的时候,心里总是忍不住问:世上真的有如此命运多舛的人?上天对他真的不公啊。一个本衣食无忧的公子哥,由于好赌,输光家业,被抓壮丁,几经周折回到家准备开始好好经营生活,却没想到,生活的苦难像一张织好的网,正徐徐向他展开:妻子家珍生了难见的软骨病,儿子有庆给县长夫人输血输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死,家珍悲伤过度伤心死,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由于饥饿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最后只剩下年迈的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死,对于福贵来说,像家常便饭一般在他生活中上演。透过文字,福贵是如何在一次次死亡的绝望中释放他苦痛的画面直直扑来。每次,我都为苦难的福贵捏一把汗,挺住,一定要挺住!
是的,福贵挺住了。
身边最近的亲人离世,福贵基本没有嚎啕大哭,文中写儿子死时:“福贵抱着他往家走,走几步哭几声,走几步哭几声……”写女儿死时:“看着她的脸,她的眼睛闭着,嘴巴也闭着,我想,她是累坏了,睡着了……”写妻子死时:“福贵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她的眼睛慢慢闭上了。我想家珍是解脱了,她不用再受苦了。”写外孙死时:“福贵抱着苦根,一直坐到天黑,心里空空的……”亲人们都死了,福贵早已被悲与伤缠绕,但他没有哭得太多,他不哭,是以更多的沉默来承受他的无奈,他比哭更痛的悲凉。
余华说,福贵“裤管滴下的不是汗,而是这些年攒着没流的泪……他牵着老牛在黄昏里慢慢走,不是因为他没有痛苦,而是因为他还能在痛苦里找到活着的滋味……或许真正的活着,就是在经历了一切失去之后,还能在某个清晨醒来,听见风吹过田野的声音,觉得这个世界依然值得停留……”余华说的对极了,在福贵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即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我们还能因工作中的一点不顺而心生抱怨?还能因生活中的一点不如意而怪命运的不公?人生本就“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所以,好好活,活着就好!
前几天,我初中五十多岁的班主任老师在跑步时突发热射病而在重症监护室躺了整整半个月,与死神抗争,终于赢了一回。要知道,得热射病的致死率达80%以上。老师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受上天眷顾了。我们去看老师,他很开心,不断与我们说话。我们内心其实很担心,怕他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会体力不支。但老师说,没关系的,我已去鬼门关走了一趟,算重新活了一回,定会好好活。
“定会好好活!”老师的话如一缕清风吹过夏日酷暑,定格在我们内心。是的,经历过生死,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的宝贵、生活的珍贵。你看年老又孑然一身的福贵,依然在田里边耕地边骗着老牛:“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神秘又机敏地说:“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说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多么风趣又可怜的福贵!想象着他脚上沾着泥,一手牵着牛微微晃动着走向前方的身影,我们就似乎知道了生活的全部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