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荣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对近期办理的一起个人信息保护案进行回访时,一健身房负责人介绍,之前为图方便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已拆除,收集的人脸信息也全部删除。
“某健身房在办理会员卡时要求采集人脸信息,是否合法?”2025年7月,荣昌区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初步核实后于7月29日立案并开展调查核实。
调查发现,为便于管理,该健身房自2023年开业后便安装了两台人脸识别设备,并在顾客办理会员卡时,同步收集顾客人脸信息并录入会员管理系统。两年多来,共收集人脸信息1000余条,其中包含大量未成年人的信息。更让检察官担忧的是,会员卡失效后,顾客的人脸信息依旧储存在系统里,没有及时删除。而储存这些敏感信息的管理系统由第三方人员远程维护,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同时,检察官走访发现,这一问题在健身行业并非个例。针对上述情况,8月5日,荣昌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对健身场所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实施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随后向经营者发出了整改通知,列出具体问题清单,责令限期完成整改。健身房很快拆除了人脸识别设备,彻底删除了非必要个人信息,并启用电子手环作为新的通行凭证,在保障身份核验效率的同时,有效保护了顾客个人信息安全。
回访过程中,检察官也积极向群众开展网络安全普法。“现在前台核实身份后,用手环就能进出,很方便!”一位健身顾客表示,“通过检察官的宣传,我了解到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严重。以后在接受服务时,我们会更注意了解个人信息是怎么被使用的,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通讯员 周光子 记者 张柳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