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元矫治点亮戒毒者新生之光

——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十佳教育戒治典型实践案例纪实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在戒毒治理方式和矫治路径上不断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全系统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十类十佳典型实践案例”评选,总结推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经验范例,集中呈现了全市戒毒工作的特色与成效。其中,教育戒治作为帮助戒毒人员重塑信念的重要途径,呈现出多元创新的实践图景——从心理疏导到家庭帮教,从文艺熏陶到运动康复,多种形式相互结合、彼此呼应,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戒毒人员点亮走向新生的希望之光。

  心理矫治正心智

  运动康复强体魄

  在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叶草”心理矫治体系已经生根发芽。15年来,这一品牌不断发展,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耐心辅导,到戒毒人员自发组成的心理互助小组,再到文化载体的广泛传播,形成了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网络——《三叶草之歌》传唱于所内,成为希望的旋律;《三叶草》心理矫治内刊记录着戒毒人员的成长与蜕变;剧场表演让戒毒人员在创作和演出参与中学会理解与共情,完成心灵的自我修复;“戒毒人员心理互助员培训项目”启动以来,更有326人通过综合考评获颁聘书,成为维护场所安全稳定、培养戒毒典型的重要力量。尤为可贵的是,“三叶草”体系的关怀不止于所内,更延伸至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之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心理帮扶计划”开展以来,近900名戒毒人员自愿申请加入并获得多维度支持;众多曾经的受助者亦怀着感恩之心转身成为志愿者,反哺社会、传递温暖。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充分彰显出这一体系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

  在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运动成为戒毒人员康复路上的得力“伙伴”。该所针对冰毒依赖者的身心特点,创新性地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间歇性有氧操干预项目。项目初期,不少戒毒人员对其效果心存疑虑,但随着训练的持续,在一次次汗水的尽情挥洒中,他们真切感受到了身心的积极变化。科学测评结果显示,有氧操不仅显著改善了戒毒人员的心肺功能,有效减轻了抑郁和焦虑症状,还大幅降低了复吸渴求,更为重要的是,规律的训练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律意识和自信心。有戒毒人员感慨说:“每一次坚持完成训练,都感觉自己比昨天更加坚强。”这份对自我的全新认知和肯定,正是他们日后顺利回归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宝贵底气。

  自然疗法绘新生

  哲学理论筑心桥

  万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戒毒人员吴某的转变历程令人感慨。吴某曾是颇具才华的青年画师,却因毒品的侵蚀而迷失了人生方向。入所之初,他情绪极度低落,抗拒与外界沟通。民警敏锐地察觉到吴某的困境,尝试引入“自然接触”疗法,让他在花草绿植的环绕中、在逼真的虚拟自然景观里、在深度的冥想练习中,慢慢放下内心的焦虑与防备。在自然的滋养下,吴某重新燃起对绘画的热爱,再次拿起画笔,将心中的悲伤、悔恨与对未来的希望尽情倾注在画布之上。他创作的作品《天悲》在2024年全国优秀戒治文化成果作品展中精彩亮相,成为其自我救赎的有力见证。出所后,吴某凭借扎实的绘画技艺在景德镇开启了全新生活,成功用艺术重新构筑起人生的大厦。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为吴某铺平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生路。

  渝北教育矫治所则在教育矫治方式上进行了独特创新,民警与专家携手将传统哲学与现代心理学有机结合。他们以“中国人生论”哲学理论作为核心支撑,搭配绘画团体心理辅导,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戒毒人员通过绘画深入思考自我、勇敢表达情绪、科学规划未来。参与者在艺术体验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与滋养,在哲学思考中对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研究数据表明,这种融合课程在提升戒毒人员自尊水平、改善应对方式、减轻焦虑情绪以及降低复吸动机等方面成效显著。在这里,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而是成为引导戒毒人员重新认识自我、深度挖掘内在力量的重要桥梁。

  多元探索愈创伤

  重拾信心明方向

  除上述案例之外,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还有诸多独具特色的探索实践。例如,江北强制隔离戒毒所将陶艺创作与心理团辅、家庭帮教巧妙融合,让戒毒人员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亲情修复与信心重建;嘉陵强制隔离戒毒所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戒毒人员修正偏差思维,逐步恢复理性与平和心态;市戒毒康复所运用萨提亚疗法,结合心理咨询与家庭关系修复,为戒毒人员营造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家庭环境,稳固戒毒成果;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把叶雕、舞龙、皮影戏等非遗技艺引入教育矫治环节,让年轻戒毒人员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成长的责任与担当,得到心理支持、机体与社会功能重建等帮助;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健身街舞引入康复训练,帮助所内特殊群体戒毒人员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理状态;涪陵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亲情帮教与社会支持的多方联动,为戒毒人员个案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增强其重新拥抱生活的勇气。

  这些丰富多样的案例,全方位展示了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教育矫治工作中的多元探索与实践。它们有的侧重于心理关怀,有的专注于身体康复,有的借助艺术疗愈心灵创伤,有的通过文化滋养精神世界——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都紧密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即帮助戒毒人员治愈身心创伤、重拾生活信心、顺利走向新生。

  教育矫治绝非冰冷生硬的说教,而是一次次充满真诚的陪伴与心灵的深度触动,是戒毒工作中最具温情、最富生命力的环节。未来,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持续深化、拓展教育矫治工作路径,不断提升矫治工作的温度与力度,让更多深陷毒品泥潭的戒毒人员重燃希望之火,坚定地走向健康生活,顺利回归社会,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重庆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十佳教育戒治典型实践案例纪实
~~~嘉陵教育矫治所退休党支部打造“银龄红盾”党建品牌
~~~
~~~万州教育矫治所多管齐下推动民警队伍建设迈向新高度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深关注
   第04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5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06版:公安专刊
   第07版:公安专刊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橄榄绿
   第10版:最前沿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天平专刊
   第13版:检察专刊
   第14版:微服务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多元矫治点亮戒毒者新生之光
银发初心铸红盾 夕阳生辉映山城
图说新闻
“峡江之光”引领民警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