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摩托轰鸣难以根治之困

——重庆“飙车炸街”之“噪音扰民”现象调查
  ◀重点路段设卡蹲守

  ▲被查获的非法改装车辆

  对涉及“飙车炸街”的110警情实施闭环核查

  近日,有市民反映,本是夜深人静,却被摩托车“飙车炸街”“噪音扰民”惊扰。家住沙坪坝区井口镇凤鸣水岸的陈女士称,巨大的轰鸣声如同连环惊雷,让人难以入睡。无独有偶,渝中区雍江苑的吴女士也称,卧室窗台下面正是嘉滨路,最近晚上也曾听到有摩托车呼啸而过……

  其实,摩托车“飙车炸街”“噪音扰民”这一现象,几乎所有城市都存在。它既严重威胁公共安全,让交通事故风险剧增,同时,也破坏社区安宁,损害群众身心健康,人们对此无不深恶痛绝。

  如何聚焦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强化源头管控与社会共治,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实现精准打击和多部门协作,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平衡城市活力与宁静,极大地考验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

  那么,重庆针对这一领域的治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

  对飙车炸街“零容忍”

  每年夏季都是“飙车炸街”违法行为的高发期。前不久,沙坪坝交警在开展视频巡查时,发现在辖区沙滨路挂榜山隧道口路段,发生了一起涉摩托车的交通事故。颇为戏剧性的是,经过现场查勘证实,两名摩托车驾驶人因飙车炫技导致车辆擦挂而受伤。随后,民警顺藤摸瓜,迅速锁定该事故背后隐藏的飙车团伙案件信息……

  不只中心城区,区县也不例外。7月7日凌晨,南川区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在万达广场查获4名涉嫌驾驶摩托车“飙车炸街”的嫌疑人。

  据了解,今年1至4月全市涉“飙车炸街”警情同比下降8%。但5月以来,部分区域路段警情有所反弹。当前,我市中心城区高发区域主要集中于南岸区南山片区,江北区北城天街、海尔路,渝中区嘉滨路洪崖洞朝天门附近,渝北区新溉大道、紫荆路,沙坪坝区沙滨路,九龙坡区南北大道,两江新区金海湾等路段。

  为何夏季容易高发反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秩序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这个季节山城高温少雨,骑行摩托车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事实上,对于治理摩托车“飙车炸街”“噪音扰民”,我市相关职能部门一直持“零容忍”的态度。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我市“飙车炸街”打击整治工作起步较早,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路面骑行高架越野、拼装报废等“鬼火”少年基本禁绝,驾驶拼装报废摩托炸街炫技等突出非法行为,得到有效治理。特别是2024年,实现了警情、舆情“双下降”,警情规范处置率、满意度“双提升”的工作目标。

  今年5月起,为严厉打击摩托车“飙车炸街”“噪音扰民”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按照公安部、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从组织全市开展全链条打击整治“飙车炸街”专项行动,从加强分析研判、强化重点打击、加强路面防控、实施综合治理、加强科技赋能、广泛宣传教育引导等6个方面,细化制定了19项具体整治措施。比如把沙坪坝、南岸、万州、江津等17个区县34条道路纳入整治重点;对纳入整治重点的道路,完成拾音、尾部抓拍设备升级改造;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有序推进“飙车炸街”突出道路的摩托车限行管控;会同法制总队加强刑行衔接等等。

  5月20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破获“飙车炸街”刑事案件2起、治安案件5起,打掉“飙车炸街”团伙16个。全市“飙车炸街”警情环比下降10.4%,“飙车炸街”亡人交通事故“零发生”。中心城区多个交通管理支队在抓手举措方面,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渝中交警,他们充分利用重庆公安视频图像综合应用系统,对重点路段实施不间段视频巡查,通过分析车辆行驶轨迹、速度、翘头等异常情况,及时锁定涉嫌“飙车炸街”的车辆和人员,实现精准打击;九龙坡交警,他们依托分局,与情指中心、智侦中心、网安支队等建立“警情分析找线索、部门协作精打击、闭环管控建长效”工作机制,将“飙车炸街”治理,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干预……

  除了公安部门,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在积极施为:市经信委聚焦源头监管和政策创新,通过健全摩托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强化技术标准及协作治理,确保企业取得资质后方可销售产品,从源头遏制了非法改装车辆流入市场,降低了“飙车炸街”的硬件基础,有效减少了非法改装和噪声污染源;市市场监管局强化生产销售监管,严查摩托车生产企业产品与公告参数不符问题,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推动修订摩托车噪声限值标准,从源头降低排放噪声。同时,全链条打击非法改装;市生态环境局细化噪音分类标准,修订并施行《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明确交通噪音与生活噪音的界定标准,将摩托车轰鸣声纳入交通噪音监管范畴;联合公安部门建立改装车辆噪音数据库,通过声纹识别技术辅助执法。

  难以根治有5点病因

  尽管我市在“飙车炸街”“噪音扰民”治理方面已取得不俗成效,但要想彻底根治,却并不容易。

  南岸区曾是“飙车炸街”的重灾区,从2023年市民集中反映南滨路,到2024年年初南滨路实施夜间限行管控后,警情等投诉同比大幅度下降。然而,此消彼长,2024年上半年,原本在南滨路骑行的摩托车向周边外溢,部分将骑行线路转移至南山片区,导致该片区摩托车夜间噪音扰民、交通事故多发等警情、舆情分别同比上升850%、400%。

  南岸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大队民警曾阳向记者坦言,他们在南山路面查处摩托车时,发现目前摩托车骑行群体有以下特点:

  非法改装、未悬挂号牌、高架摩托车等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车辆逐渐减少,大部分通行摩托车均为手续齐全、骑行装备精良、未改装、正常行驶的大功率豪华车辆。经警方核查处置和统计分析,有近80%的“飙车炸街”警情报警人只是听到“炸街”的轰鸣声,却未真正看到“飙车”行为。

  由于摩托车机动灵活的特点,驾驶人发现民警设卡检查,可以立即调头驶离。鉴于执法安全相关规定,民警无法对其强行拦截或予以追击;敢于接受检查的合法合规车辆及驾驶人,由于无相应交通违法行为,执勤民警只能进行登记并予以劝离,对该类群体无有效管理措施。

  江北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支队江北城大队大队长符成勇也透露,鎏嘉码头连接建新东路的融景大道和融景路,也是该区“飙车炸街”“噪音扰民”较为突出的路段。作为基层执法单位,他们大队辖区过境车辆多、桥梁多。虽在处置“飙车炸街”类警情时,民警尽全力做到“一条不漏”“一刻不误”“一查到底”,对每一条涉及“飙车炸街”的110警情实施闭环核查,但仍难禁绝。

  据了解,乱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有以下五大困局:

  ——炫酷拉风图刺激。有部分年轻人为追求“声浪效果”,擅自改装摩托车排气管,将其视为展现个性、突破社会角色约束的方式,还能通过社交平台,上传炫技视频博取流量。

  ——车辆使用有刚需。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功率摩托车越来越多,这些大功率摩托车由于价格不菲、外形炫酷,除用于日常通勤以外,还成为车友聚会等社交属性的使用刚需。

  ——噪音监测无标准。目前市面上400CC以上的大功率摩托车在遵守城市道路限速规定的前提下,行驶噪音普遍在70分贝以上,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城市居民住宅区域夜间环境噪声限值(55分贝)。

  ——监管执法无依据。面对机动车因自身发动机功率大导致的“炸街”噪声扰民问题,我市城区声环境敏感区域划分不细,暂未明确路面机动车噪声限值,也没有机动车噪声监测标准和设备,难以开展监督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仅对机动车(含摩托车)“禁鸣区域或路段鸣笛”和“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两类涉声交通违法有处罚依据,对正常上牌、上路行驶且未改装的大功率摩托车的噪声过大问题,交警却难以执法查处。

  ——及时取证有困难。交通噪音来源复杂,情形多样。“飙车炸街”多发生在夜间或偏僻路段,车辆流动快且隐蔽性强。虽然警方采用便衣跟随、精准研判预警、定点检查与动态巡逻结合的方式予以打击,但仍有部分参与者会通过群聊提前规划路线逃避检查,导致执法效率受限。

  整治顽疾还需多管齐下

  面对这一顽疾,必须多管齐下,携手共治。有业内人士指出,经信委是生产端的“标准守门人”,市场监管部门是市场端的“技术哨兵”,生态环境部门是噪声监测的“科学标尺”,教育部门是未成年骑手的“源头管控”,公安交管部门则是城市交通秩序的“守夜人”,以雷霆执法斩断“飙车炸街”的违法链条,用科技布控织就安全防护网,在速度与危险的较量中始终坚守公共安全的底线和防线。唯有充分发挥协同作战优势,采用数据共享平台、联合执法专班、技术联防体系以及社会共治网络等四大联动机制破局,才能有望实现从“运动式”到“制度化”的长效治理。

  重庆雾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瞿雪冬表示,当前这方面的治理存在改装鉴定标准不统一、跨区域执法协作不足以及法律惩处力度偏轻等三大短板。他建议,“飙车炸街”虽暂无明确定义,但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飙车炸街”行为严重程度,可相应构成交通违法、治安违法和刑事犯罪。尤其是违反治安管理法律规定相关行为或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相关行为,必须予以严惩不贷。而在公安机关、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处理“飙车炸街”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以涉嫌袭警罪或者妨害公务罪立案侦查。另外,市民也应分清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两个概念,“飙车炸街”所产生的“噪声扰民”属于后者。

  记者手记▶▶▶

  摩托车“飙车炸街”作为大城市的一项“病征”,其背后显然有其复杂原因,仅靠公安交警查缉布控和执法,如同末端截流。

  当消音器重新装回排气管时,装上去的不仅是零件,更是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没有哪个部门能够凭一己之力破解这道难题。参与“飙车炸街”等结构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系统协同发力,上下游联动,才能有望实现长效综合治理,才是根治之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以噪声来源分类,车辆“飙车炸街”“噪音扰民”,属于交通运输噪声。《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更是将噪声污染治理措施进行了细化,明确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是噪声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管部门,公安、住建、交通等多部门按职责协同管理;明确生态环境部门要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因声环境保护需要,生态环境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制定机动车禁限行标准和情形。

  治理摩托车轰鸣声,既考验着山城的智慧,也塑造着巴渝的韧性。既需要立法强化,也需要科技赋能下的多元共治。毋庸置疑的是,在“民生为大”的发展理念引领下,重庆一定能够探索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记者 宋 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重庆“飙车炸街”之“噪音扰民”现象调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深关注
   第05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6版:天平专刊
   第07版:天平专刊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微服务
   第13版:案与法
   第14版:理论窗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摩托轰鸣难以根治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