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来无事且读书

  ◎ 李学玲

  我居住的地方离公园不远,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傍晚都会出去溜达一圈。

  公园的树荫里,总是坐着老人家,有遛鸟的,有打牌的,有带孙子的,有唠家常的,我喜欢围着他们无目的地转圈。在一排桂花树的转角处,有一排长椅,总能看见一个长发的女孩。她大约有十七八岁的样子,我每次经过,她都在埋头读书,我很好奇,有一次终是忍不住“嗨”了一声,她倏地抬起头,随即羞涩地笑了。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漆黑的长发,星辰般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向上挑起一丝笑意,我看见她合起的书页上写着《鲁迅杂文集》,我有些意外。

  “天这么热,怎么不在家里看书呢?”

  “家里地方小,弟弟妹妹太吵了。”

  她有些难为情地拢了拢耳畔的碎发,又低下头去。我知趣地退出她的领地,心里生出暖暖的怜爱和深深的敬意。

  记得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是的,追求他人的认可原本就是一个笑话,一个人,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不邀请任何一个人的加入,这时候,你才是自由的,灵魂也是。读书,是女人最高级的精致,我崇尚这种高级,喜欢有着这种高级感的女子。这是个碎片化知识漫天纷飞的年代,乱七八糟的小视频、博人眼球的影视剧,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人演,就有人追,还有人评,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唯独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好好去读一本受益终身的书籍。这个女孩让我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心下不免有些感慨。

  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我有一间书房,和茶室连在一起,说起来也算是一清幽雅致所在。虽然存书不算多,但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林林总总排在书柜里,竟也占满了两面墙。可惜终日忙于奔波,埋头生计,能放空自己坐下来安心读书的机会真的不多,但我的朋友中,有不少喜欢读书的。

  我读书杂,国内的,国外的,正史的,传闻的,一股脑拿来看,隔的时间太久,人物出处记不清楚,但我不以为然。就读书而言,诗词也好,经书也罢,都不是为了让我们拿来装点门面用的,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文字里行走的生活真相。

  有的人“死读书”,他们可能读过很多书,但越读越迷茫,越读越无助,很明显,这与读书的初心已经是南辕北辙了。北宋文学大家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豁达心态,他提醒我们,只有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才能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当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可日子依然过得苟苟且且的时候,就应该反思自己了。

  我是个懒散的人,不喜欢读死书,更不喜欢死读书。读书之于我,可以是正史,可以是野史,可以是写实,可以是虚构,它永远在我生活的边边角角里存在着,我可以躺着读,坐着读,哭着读,笑着读,把它揉碎了扔到生活的犄角旮旯里去读,却唯独不愿一本正经去读,我觉得太刻意,文字就失去了灵性,太刻板,读者也就不是读者本身了。当读书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里,它和一茶一饭没啥区别,都是我们生命里的一道光。

  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无事且读书。生活需要松弛感,读书也不例外。一朝一夕是日子,一书一茶最知音。把书读活了,心有自然有山水,不造作,无是非,心态安然,你不会抱怨生活的苦,也不会炫耀拥有的甜,你只会听岁月的风吹过耳畔,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过喜欢的生活,并且会坚定地相信:人生缓缓,自有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要闻汇
   第04版:检察专刊
   第05版:天平专刊
   第06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7版:公安专刊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区县行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微服务
   第13版:理论窗
   第14版:辛辣味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悠悠老街
喜爱的事物依然年轻
为心灵开出天窗
闲来无事且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