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泽
生活总是琐碎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但我们得有个好心境。
品读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蝉饮清露,鸣叫悦耳,如流水般清脆的声音,从疏疏梧桐,丝丝不断地发出。蝉声悠扬,飘向远方,并非是借轻柔的秋风。诗人将世人都觉得聒噪的蝉声,写得如此高雅不俗。特别是后两句议论,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不尽的想象。
想必诗人一定是心境如小溪般澄澈,心胸如大海般通达之人。带着好奇,我查了虞世南的简介。果不所料,他是唐初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被誉为“初唐四大家之一”。其实,虞世南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是由隋入唐的官员,也曾被误解入狱,但他依然正直进谏,终获太宗认可。正是诗人如此好心境,才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或许,我们不能像诗人吟诗作画,但我们一定要拥有诗人般澄澈如水的心境和淡泊宁静的心性。
前些天,有位同事向我抱怨工作有点儿累。我一时不知如何开解,只是报之一笑。我想,很多人没搞明白,是工作本身累,还是心累。其实,对很多人来讲,不过是心累而已。如果心累了,看什么都不如意,做什么都觉得累,总认为工作和生活的条条框框在束缚我们,让我们不能随性而为,轻松自在潇洒走一回。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总是有规则的。这些规则虽然限制了我们所谓的自由,不能实现我们理想的自在放松,但也建构了工作和生活的秩序。没有这些秩序,你的自由和轻松拿什么保障?我们只有遵守,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轻松。俗语说,累并快乐着。苦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品尝苦和累的滋味,就无法体会到甜的幸福。生活再累,我们也不能少了好心境好心性。不困于人事,不执着于人心。做好当下事,守住本分心。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不要比,无须争》,启功先生讲了一句话“别跟父母比年龄,没有哪天能比过。这世上很多东西都没法比,也不能比。”一位友人曾给我讲“比较是让你快乐,而不是让你痛苦”。如果,比较带给我们痛苦,那比较毫无意义。但很多人总喜欢比,今天比这,明天比那,然后是没完没了的抱怨。这岂不是预支未知的痛苦吗?不比较,不计较,做好自己就行。
人活着,是要有一股子劲儿的,这股子劲儿就是精气神。人一旦有了精气神,就有了信仰信念,就会一生向阳,就会有“一生一事”的专注、“一往无前”的热忱。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哪能事事称心。成年人的世界更是没有“容易”二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花开不问春,叶落不逐风。很多事情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面对事情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处之,再大的事儿也就不是个事儿。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悦纳自己,与自己和解,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好心境好心性,自然会有好风景好人生。
曾听说,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心态好;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不计较;人之所以知足,是因为不攀比;人之所以宽容,是因为有心胸。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心境好心性。不以物喜,不为物累。愿你我都有好心境好心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