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潼南区法院“示范调解+村企联动”高效化解纠纷

迟来的地租让59户村民眉头舒展

  本报讯(记者 唐孝忠)“感谢法官,你们太周到了,这下把土地继续租给公司搞农业,我们也没有后顾之忧了……”村坝里,村民们拿着钱,难掩心中的喜悦。近日,潼南区法院联合商会调解组织、市人大代表多方合力调解59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现场兑现,解除各方后顾之忧。

  2014年,某农业公司与罗某等59名村民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约定由农业公司租赁村民土地用于农业开发生产。2024年,该公司因多种原因未能按约支付租金。之后经双方协商,同意将租金转为借款,由公司向59名村民出具欠条,并承诺于2025年1月前支付。

  约定到期后,村民多次催收,但该公司一直未予支付。罗某等59名村民遂于3月向潼南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农业公司清偿借款及利息。

  同时,为不耽误春耕,村民还准备另行起诉解除双方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并要求对方将土地恢复原状。因案件涉及企业,商会调解组织得知情况后立即主动介入。在商会调解员的协调、劝说下,农业公司同意先用一笔生产资金清偿案涉借款。

  “我们本想着尽快帮村民们把钱拿回来,哪知道联系了村民却没人愿意接受调解。”原来,因为公司一直拖欠租金,村民已经不再信任公司。即使法院出面,村民也觉得这又是公司的“套路”。

  为化解这场“信任危机”,潼南区法院决定扩充调解力量,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区工商联加入,携手商会调解组织联合成立多元解纷工作小组,共同参与该批案件的纠纷化解。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多元解纷工作小组深入村子开展走访、调解工作。一方面,由潼南区法院法官和具有丰富群众调解经验的市人大代表从情理法角度与村民摆事实、讲道理,让村民理解包容涉农企业发展的困境;另一方面,由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商会调解组织资深调解员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解读政策、纾解困境、谋划发展,共同寻求纠纷解决对策。最终,村民罗某率先表示同意接受调解。

  为最大程度消除其余村民顾虑,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多元解纷工作小组将调解确定在罗某家门口,并通过5G“车载便民法庭”的智能庭审系统,向其他村民现场直播了调解过程,为其余案件的化解提供示范。在看到农业公司现场向罗某兑付欠款后,围观村民们陆续表示同意调解,且不再起诉要求解除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

  随后,潼南区法院趁热打铁,相继完成了其余58案的调解工作。至此,59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川渝两地法院法官和代表委员联手为民解忧
丰都县法院:~~~
巫山县法院:~~~
~~~
巫溪县法院:~~~
潼南区法院“示范调解+村企联动”高效化解纠纷~~~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深关注
   第04版:深关注
   第05版:天平专刊
   第06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7版:橄榄绿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最前沿
   第12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13版:检察专刊
   第14版:案侦录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公司停业工人面临讨薪难题
强化联动异地执行 高效扣车促成执结
普法宣传走进监狱 照亮迷途者回归路
图说新闻
法官案后温情回访 暖心护“未”健康成长
迟来的地租让59户村民眉头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