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法治报 重庆长安网
通讯员 胥 杰 刘卓颍 记者 舒楚寒
本报讯 晨雾未散,重庆市大足区铁山镇胡家大院的“诉讼冷静室”已热闹非凡。66岁的老周摸索着刚签署的调解协议,身旁8名工友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荡漾开来。
在“资足无讼·枫和万家”党建协作机制推动下,重庆市大足区法院三驱法庭庭长胥杰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法院李家法庭庭长刘伟正耐心指导众人签署协议,重庆市人大代表董小娟等人全程见证。
这场横跨川渝的讨薪接力,终在谷雨时节接近尾声。
养殖遇困
11名农民工讨薪难
时间回溯到2024年初,重庆某公司在大足区经营养殖场,招揽了来自大足、安岳等地的11名工人。然而,公司既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也未出具欠条,仅以口头承诺结算工资。
同年5月,公司因违规生产被责令停业,股东变卖资产后失联,拖欠的3万余元工资成了“水中月”。工友们多次上门讨要,公司法定代表人虽口头承诺却迟迟不兑现。
“我们连字据都没有,打官司都没证据!”老周等人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但因公司停业、法定代表人推诿,维权陷入僵局。
今年2月,工友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大足区法院三驱法庭递交了诉状。
跨域联手
党建协作破解难题
“这事儿得川渝法院联手办!”案件受理后,胥杰仔细查阅卷宗寻找破解之道,很快,他就发现该案涉及川渝两地多名农民工权益,便依托“资足无讼·枫和万家”党建协作机制,第一时间联系了安岳县法院李家法庭。
经过两地法院协商研判,决定采取“双线并进”的方式解决问题:李家法庭负责联络安岳籍工人,安抚情绪、收集证据;三驱法庭则主要深入公司旧址调查公司财产线索,约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
4月初,胥杰在多次联系无果后来到了荒废的养殖场,终于找到了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某。
“公司没钱,等股东凑齐了钱,一定付!”面对办案法官,张某仍采取搪塞的态度。
“你们这是逃避责任,如果真要采取强制措施,对公司、股东都是雪上加霜!”胥杰语气严肃,令张某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胥杰也趁势引导:“大家理解你们有难处,但必须要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来。”最终,张某松口同意调解,这场横跨川渝的讨薪行动迎来转机。
情理交融
多方见证化解干戈
4月18日上午,胡家大院的“诉讼冷静室”里。调解现场暗流涌动,工友们对工资数额提出异议,要求重新核算。
“胥法官,我记得我3月连轴转了27天,咋就按25天算了呢?”安岳籍工人老李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说道。
“老李,因部分资料遗失,管理员说工人工资可能有些出入,但目前公司实在困难,您看能不能再商量一下?”
在川渝两地法院法官和代表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成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以工友们提供的记录认定实际工资,几名股东承诺在4月底前将钱全部付清。
“这红手印一按,既有法院撑腰,又有代表盯着,今晚总算能睡个踏实觉啦!”老周和工友们在签下协议后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深化协作
“无讼”之“枫”润万家
此次跨域讨薪案件的成功化解,是大足、资阳两地法院共建“资足无讼·跨域协作示范区”,以“资足无讼·枫和万家”党建品牌引领审执工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两地法院深挖川渝石刻“无讼”文化内涵,创新跨域诉讼服务、执行联动等机制,累计化解川渝交界纠纷数百起,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司法动能。
“让川渝百姓少跑腿、少折腾,实质化解纠纷,就是最好的司法为民。”胥杰望着工友们远去的背影,转身又扎进了下一场案件调解的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