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岸区委依法治区办组织召开基层法治观测与法治观察员工作推进会议,50余名来自区教委、区人社局、区住建委、区工商联、各镇街、区律工委、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和基层法治观察员参会。这场会议通过案例分享、座谈交流、系统培训等环节,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
“法治观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扎根一线。”南坪镇法治观察员叶挺茂坦言,未来他将聚焦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纠纷、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痛点,推动“法治观察”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进校园。这一承诺,正是南岸区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生动注脚。
15个观测点41名观察员
据悉,目前,南岸区已设立法治观测点15个,聘请41名法治观察员,在推进破解基层法治建设难题,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上成效显著。
龙门浩街道旅游资源丰富,长江索道、国家级文旅消费聚集区龙门浩老街等景点游客量逐年增加,旅游纠纷易发频发、游客体验感差等问题随之凸显。对此,南岸区在此设立法治观测点,总结旅游纠纷共性问题,创新“黄金一小时”六步调解工作法,推动旅游纠纷就地快速化解,获得2024年度平安南岸建设评价优秀等次。
据介绍,法治观测点主要负责收集和反映本领域存在的法治问题、全区工作制度和措施在本领域实施情况及问题、需要区委依法治区办统筹推进的工作中重大法治事项;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或者舆情突出的重大法治事件;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事、难事、身边事等。
南岸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法治观察员主要承担了三重角色身份,包括信息员,精准捕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领域的“首事”。如南岸区生态环境局的法治观察员,发现某排污单位废水自行监测工作存在违规行为,坚持“执法+教育”并举,对首次轻微违法、主动整改的单位依法免罚,案例入选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典型案例库;参谋员,结合专业特长提出“金点子”,例如区人社局法治观察员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推动建立“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平台”。宣传员,以案释法培育法治信仰,广阳镇的法治观察员通过“民间故事会”活动,让“遇事找法”成为群众习惯,覆盖群众超万人。
建立闭环机制推进基层治理
观察是手段,提升才是目的。为此,南岸区建立“观察——反馈——整改——提升”闭环机制,让法治建设成果可感可及。
精准研判“首事”,对观察员上报的线索、意见第一时间进行甄别筛选;紧盯流转“要事”,通过“渝法督”平台实时跟踪问题办理进度;助力破解“难事”,针对营商环境优化短板,落实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不予行政强制“四张清单”,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2025年企业接受检查次数减少23%;严核实效“成事”,开展法治建设“回头看”,形成法治观察工作闭环。
南岸区以“观察”为眼、以“法治”为笔,正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南岸篇章。正如区委依法治区办有关负责人所言:“法治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未来,南岸区将持续深化基层法治观察工作,让法治成为最鲜亮的城市底色,让市民群众成为“法治红利”的受益者。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