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伦祥
沿着阶梯拾级而上,公园树木苍翠,花繁叶茂。在苍松翠柏掩映下,一座铭刻中俄双语的汉白玉墓碑和一个国际友人的半身铜像出现在我眼前。墓碑和铜像主人名叫库里申科,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为援助中国抗日战争而长眠于此。
不忘历史,缅怀先烈。7月初,我跟随络绎不绝的人流来到万州区西山公园,瞻仰库里申科烈士墓,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苦难岁月。在这里,我意外了解到了魏映祥母子两代人接力守墓67年的故事。
1939年6月9日,36岁的苏联空军少校库里申科,率领苏联空军志愿队来中国参加抗日作战。同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队突袭汉口机场重创日军,在返航途中遭敌方拦截,所驾战机被击中。为避免因降落而造成人员伤亡,库里申科毅然选择在长江江面迫降,壮烈牺牲。1958年,烈士遗体迁葬于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西山公园。
当年,魏映祥的母亲谭忠惠31岁,在公园从事绿化与清扫工作。从那时起,谭忠惠主动向公园管理处申请,为库里申科守墓。从此,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六点,谭忠惠都会准时来到陵园,带上扫把、抹布、剪刀等工具,打扫陵园卫生,修剪花草树木。
很多时候,谭忠惠带着年幼的儿子一同进陵园。空闲下来,环顾这里的花草树木,谭忠惠指着墓碑多次向儿子讲述英雄库里申科的故事。魏映祥在听着母亲讲述的故事里,一天天长大。
1977年,谭忠惠退休了,她将为英雄守墓的使命交给了儿子魏映祥。当年6月10日,魏映祥正式接过母亲的班,继续为库里申科守墓。近半个世纪来,魏映祥同母亲一样,把这份守墓的工作看得无上荣光,每天收拾打扫,墓园始终保持庄严、肃穆、整洁,墓碑和塑像一尘不染。
1989年,库里申科的女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万县参加“库里申科牺牲50周年纪念活动”,在父亲的墓前,她对守墓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201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魏映祥母子两代人守护烈士墓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相伴库里申科》在全国公映,好评如潮。
苍松翠柏间,库里申科烈士墓静静地伫立着,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敬仰,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中断。正如魏映祥所说:“我守护陵园,是守护英雄的事迹与恩情,让子孙后代知道库里申科为中国抗战付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参观回来,英雄和守墓人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作为一名老检察人,在今天和平安定的美好日子里,更应弘扬抗战精神,奋发进取,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树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我在控申工作岗位上,要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服务使命,对待信访群众像亲人一样和蔼热情,解决好群众烦心事,赢得社会良好口碑。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