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垫江县法院:

暖心调解化解纠纷 当庭兑现彰显诚信

  本报讯 “滴滴,微信收款3万元!”近日,在垫江县法院调解室内响起的清脆提示音,为一桩纠缠了8年之久的民间借贷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5年,鄢某某因生意周转需要,向李某某现金借款。后因鄢某某未按时归还借款,双方便达成还款协议,约定自2017年起,每季度偿还3万元,总计12万元。然而,协议签订后,鄢某某的还款却断断续续,未能足额履行。李某某多次催要无果后,无奈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在了解案情后,发现本案审理面临一个特殊难点:虽然实际借款人系鄢某某,但其间均是由鄢某某年过七旬的父亲代为偿还,老人因不会使用银行及手机转账,多年来均以现金的方式支付欠款,导致鄢某某方缺乏关键的书面还款证据,举证陷入困境。 

  承办法官并未就案办案,而是敏锐地抓住“诚信”这一核心,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积极引导双方立足事实、坦诚沟通。在耐心释法与劝导下,调解现场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李某某坦诚地表示:“鄢叔确实用现金偿还了部分借款,具体金额我们可以当庭核对。”双方在互信互谅的基础上,共同核减了已偿还的9万余元现金。最终,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当场确认剩余欠款金额为3万元,鄢某某随即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当场一次性付清了欠款。这声“滴滴”的到账提示,不仅是债务清偿的信号,更是对双方法治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的褒奖。 

  “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本案中,垫江县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实践,用温情调解打破证据困局,以司法智慧引导诚信回归,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有力彰显了司法为民的力度与温度。

  记者 杨雪 

  通讯员 张家健 刘 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瑜伽店将会员转给下家,消费者诉请解约退款获支持,法官:~~~
渝中区法院:~~~
垫江县法院:~~~
~~~
市三中法院发布《2024年行政审判白皮书》~~~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深关注
   第04版:最前沿
   第05版:天平专刊
   第06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7版:唱好“双城记” 打造增长极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微服务
   第13版:案与法
   第14版:理论窗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转让合同义务需经消费者同意
组织开展主题沙龙 推进优秀成果培育
暖心调解化解纠纷 当庭兑现彰显诚信
图说新闻
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率上升14%
债权转让通知书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