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法律讲座感觉很枯燥、听不懂,现在听法治故事像听评书,很有趣,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近日,在铜梁区安居古城举办的“古城法治故事会”上,和同学们一起前来听“故事”的陈先生称,这一将“本地案例”转化为“生动故事”,让“法律条文”融入“市井生活”的创新普法模式,正成为铜梁区破解基层普法难题的“金钥匙”。
“一个好的故事胜过一打道理。”面对“普法人难讲、群众不爱听”的困局,铜梁区聚焦“古城”这一文化富矿,以“法治故事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接地气、有温度、入人心”的普法新路径。
“古城法治故事会”的核心在于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身边的故事,其创新实践可概括为“挖、创、投、呈、效”五大关键步骤。铜梁区系统梳理三大资源:传统法治文化,通过考察匾额博物馆等遗存,提炼“礼为用,和为贵”等传统法律思想,编写《铜梁区法治文化地图》;专业案例,筛选法庭、司法所等处理的婚姻家庭、消费维权等高频民生案件;“老古城人”故事,邀请老党员、调解员讲述亲历的纠纷解决案例,让法治故事扎根乡土。
通过“专业化脱敏——艺术化重构——场景化再现——点睛化嵌入”四步创作,确保故事既合法又生动。例如,将复杂遗产纠纷改编为“古城老宅遗嘱争夺”的家庭情感故事;在茶吧、民宿等古城地标设置“我有故事你有茶”场景,用方言演绎冲突,让听众“代入感拉满”。法律知识则作为解决矛盾的关键,在故事高潮时由法官或律师“点睛”解读。
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内容:社区居民专场侧重家庭财产、赡养抚养、物业管理、防诈骗等内容。商户经营者专场侧重合同签订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消费者投诉处理、劳资纠纷预防、诚信经营等内容。青少年专场侧重预防校园欺凌、网络安全、远离毒品、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采用更活泼的剧本杀、互动游戏等形式,走进学校。游客服务专场在旅游旺季,于游客中心、热门景点附近,讲述涉及旅游合同、购物维权、人身安全、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小故事,提升游客法律意识和古城法治形象。
同时,组建“法治故事达人”队伍(含文艺工作者、政法干警、居民志愿者等),通过口语、动漫、金钱板等多种载体演绎法治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代科用金钱板讲《全民防诈》,中学生将故事做成动漫获全市奖项。故事结束后设置“大家评理”“法官面对面”环节,现场解答群众疑问,推动“被动听”变“主动学”。
自实施以来,“古城法治故事会”累计创作故事100余个,举办线上线下活动超50场,覆盖受众超1万人次。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场场“站票”难求,青少年专场更成为家长“带娃学法”新选择。法律知识知晓率平均提升40%,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咨询量同比上升47%,且来访者能清晰引用法律概念;大量潜在矛盾在“喝茶听故事”中化解,“法律明白人”队伍成为基层调解主力。
“古城法治故事会”的成功实践,为破解基层普法难题、提升法治宣传实效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从“法条上墙”到“故事入心”,铜梁区用“小故事”撬动“大法治”,让法治真正成为古城的“新风尚”与“软实力”。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