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孝忠 通讯员 刘 莉 施 鑫)今年以来,我市北碚区、潼南区法律援助中心持续深化便民服务措施,延伸法律援助触角,以法治温度抚慰百姓心灵,用法律之伞为弱势群体撑起晴空,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
北碚区法律援助中心
“安心行动”化解欠薪纠纷
近日,北碚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安心行动”,顺利化解了一起涉及154名农民工的讨薪纠纷。
2023年6月,北碚区某建筑项目完工交付后,相关建设公司因债务缠身未按约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引发大规模欠薪问题。此后,农民工多次通过各种方式维权,但因涉案建设公司“躺平”拒执,农民工工资长期未实际兑现。此外,涉案建设公司系外省企业,其负责人以不接电话、拒不配合等方式逃避处理欠薪事宜,导致欠薪事实难以核实、证据难以固定。
为推动矛盾纠纷顺利解决,2024年11月,北碚区委政法委、区住建委、区人社局、区司法局等多部门联动,开展专题研判。北碚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启动法律援助程序,指派援助律师负责该起案件。援助律师针对如何确定真实用工关系、农民工真实身份和欠薪金额等核心难点问题,提出了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思路,并通过证据资料查证、远程沟通核实、现场签字确认等方式确定真实的涉案农民工154人,涉案金额650余万元。
2025年7月22日,经过前期多方不懈努力,该案顺利进入人民调解程序。经多轮调解,近日,涉案建设公司与农民工最终达成欠薪调解协议,确认欠薪金额、垫付金额、支付方式,确保资金全额发放至农民工个人账户。最终,历时7个多月的“保驾护航”,涉154名农民工欠薪案圆满落幕,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潼南区法律援助中心
为21名农民工讨回辛苦钱
近日,潼南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办结了一起涉案人员众多、拖欠工资时间较长的群体性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帮助21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7万余元。
2021年至2022年,邓某某等21人陆续经人介绍进入潼南某项目做工。2023年初项目结束,邓某某等人被拖欠工资171066元。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多次向案涉项目的包工头吴某及分包单位、总包单位追讨工资,但一直未取得有效成果。
2024年12月20日,邓某某等21名农民工向潼南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潼南区法律援助中心经过审查,认为该群体案件符合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条件,立即决定给予法律援助,并指派办理农民工工资追偿案件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
承办律师仔细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梳理现有证据、完善证据链条,准备好相关材料后立即向潼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前置,在收到仲裁委出具的不予受理通知书后当即向潼南区法院提起诉讼。
2025年3月4日、3月14日,法院进行了开庭审理,下达《民事判决书》。判决认定邓某某等21人系案涉项目农民工,同时判决了分包单位和总包单位共同向邓某某等21名农民工支付拖欠工资。总包单位不服该判决并向市一中法院提起上诉。经审理,市一中法院驳回其上诉请求并维持一审判决。
2025年7月20日,经过一番波折,邓某某等21名农民工终于收到了被拖欠长达两年多的工资,真切体会到法律援助所带来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