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简称五分院)的检察队伍中,有一位“巾帼深耕者”,十八载光阴,她如一株扎根法治沃土的青松,将青春与热忱倾注于每一起案件,从民事行政检察的抽丝剥茧,到公益诉讼检察的攻坚克难,她以匠心雕琢正义,用专业守护民生,成为了民事行政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双领域的专家型检察官。她,就是检察官梁琴。
梁琴先后获评“全国民事行政检察能手”“全市公益诉讼检察业务专家”“渝检先锋·优秀长江生态检察官”,并带领五分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团队获评“渝检先锋·优秀长江生态检察官团队”,她所办的案件里,有11起案例先后获评全国、全市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破解新业态新模式治理难题
“公益诉讼是维护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手段。只有把群众关切作为着力点,聚焦民生热点、难点,才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梁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3年,五分院公益诉讼部门陆续收到关于换电柜存在安全隐患的线索,接到线索后,梁琴和同事们立即展开调查。她们发现,近年来寄递、外卖、闪送等物流配送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已然成为行业常态。但由于当时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整个行业乱象频出。
安全隐患不容小觑。梁琴决定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借助“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综合治理”的司法办案新模式,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梁琴始终亲力亲为,紧盯整改情况。最终,督促整改74处安全隐患,纠正287起违规充电问题。
“电动自行车换电领域属于新业态新模式,从立法层面及早统一规范,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针对换电设施安全管理责任不清、标准不明、建设运营不规范等问题,她联合多部门从立法层面统一规范,最终促成《重庆市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针对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高质效保护红岩英烈人格利益
“守护红岩精神就是守护‘山城’的根与魂。”从守护绿水青山到捍卫英烈荣光,梁琴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检察官既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2023年底,检察机关接到了一位“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举报线索,反映网上有一段视频中关于特务徐远举的介绍,用的是红岩烈士的肖像图片。接到线索后,梁琴立即启动数字追踪,从一份份云端数据固化,到一卷卷泛黄的红岩档案卷宗,从AI图像比对,到邀请红岩专家进行论证……一步一步,真相渐明:图片中的青年正是家人多次营救、因拒绝脱党而选择慷慨就义的红岩烈士刘国鋕。
面对“英烈人格利益保护”这一全新领域,梁琴带领团队查阅历史资料,走访红岩联线等机构10余次,以刘国鋕等红岩英烈肖像作为图片搜索对象,网上检索出50余条错用、滥用问题,侵权普遍。办案中,针对4条播放量大、社会负面影响严重的不实视频,梁琴核实自媒体博主真实身份后锁定侵权行为人,成功提起全国首例红岩英烈人格利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
该案于2024年被最高检与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评为英雄烈士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及公益诉讼白皮书,入围2024年度最高检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打造生态环境公益修复样本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在案件办理中,梁琴从不局限于个案的办理,她秉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理念,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公益保护合力,为我市公益修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1年,梁琴办理一起滥伐林木民事公益诉讼案,经过跟进调查,并委托司法鉴定,认定当事人造成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为1.5万余元,伴随产生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折算估值为6.9万余元。
“1.5万余元的生态修复可以采用实际修复的方式实现,但是6.9万余元的生态功能损失难以通过修复得到弥补。”为此,梁琴查阅了大量关于碳汇的资料,和外地检察同仁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到通过认购林业碳汇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应碳减排量的生态效果。梁琴积极探索,提出了“以碳代偿”新型诉请方向,要求14000余吨碳减排量进行替代性修复,并以此为契机与法院、行政机关共同建立“司法+行政”碳汇生态修复机制,促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司法认购碳汇探索写入《重庆市“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办法》。
这起案件的顺利执结,打通了我市“以碳代偿”的起诉、裁判、执行、监督全链条模式,为碳减排司法“变现”探索了新路径,开拓“以碳代偿”的“重庆样本”。这起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优秀案例、重庆市检察院参考案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公益诉讼这条“拓荒之路”上,梁琴奋斗脚步不停。她表示,无论是青葱岁月还是不惑之年,她将始终用温情与信念守护初心,用责任与担当诠释使命,以匠心办案的法治担当,在守护公益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