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法治报 重庆长安网
通讯员 李瑞丰 记者 杨 雪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也给自己未来定下目标:每天钻研汽车修理知识,学到真技术,今后挺直腰杆做人。”近日,长寿区晟霖专门学校内,少年小涛(化名)真诚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在检察官、代表委员以及亲属、老师的共同见证下,这名曾误入歧途的少年经过10个月的不良行为矫治,以“高分成绩”成功结业,即将前往某汽修公司继续开展3个月的研学实训,为回归社会积蓄实用技能。
从入校矫治到入企学习,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得益于长寿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探索的一项“入校矫治—出校评估—基地过渡—社会融入”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机制。
2024年6月,15岁的小涛因参与一起团伙抢劫,以涉嫌抢劫罪被移送长寿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发现,该起案件中小涛既不是抢劫的发起人,事后也未分赃款,仅实施了看管被害人及骑走其踏板摩托车的行为。当问及犯罪动机时,少年的回答更是让人惋惜:“都是一起耍的哥们,来找我帮忙我也不可能拒绝,不然今后混不走。”
一句“哥们”“混不走”,透露出小涛日常所处朋友圈的混乱。随后的社会调查显示,小涛生活在一个农村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日常由务农的爷爷奶奶监护,初中毕业后由于无所事事,他常常流连于网吧等场所,遂逐渐与本案中发起抢劫的“黄某”等人结识,最终因“义气”误入迷途。
鉴于小涛具有未成年人犯罪、从犯、坦白、认罪认罚、赔偿并获得谅解等情节,2024年9月,该院综合全案后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设立为期1年考验期,移送专门学校进行不良行为矫治。
定期回访中,小涛在与检察官交流时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我没什么技术,家里也没什么固定营生,出去能做什么呢?”
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该类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教道路?在与长寿区教委、区妇联的多次沟通交流中,一个想法逐渐成熟—加强专门学校与具有实用技术的一线企业对接,让表现优异、具有学习意愿的孩子去公司学习专业技术。
经过系列沟通磋商,辖区一家作为观护教育基地的汽修公司成为该项探索制度的试验点,该院在充分评估小涛在校表现、充分征求小涛及其监护人的意见基础上,将其推荐到该公司开展为期3月技能学习之旅,跟随经验丰富的职业维修师傅学习当下实用的职业技术。
5月29日,长寿区检察院组织开展法治护航青春检察开放日活动,小涛在一场特殊的“结业典礼”中迈上了期待已久的学习旅程。同日,长寿区检察院、教委、妇联也正式出台全市首个《关于加强专门教育与观护基地衔接工作的办法》,以文件形式为该项制度探索踏出坚实的一步。
“根据办法,三家单位将本着立足本职、优势互补、权责明确、共建共创的原则,依托线索共享、要事共办、急事共商等机制,对即将出校的未成年人联合开展全面评估、分流关护、分类处置等工作,共同做好罪错未成年人帮教的‘后半篇’文章。”该院副检察长江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