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交通执法部门接到多起关于汽车维修方面的投诉和咨询,部分车主因缺乏专业知识,汽车维修时担心遭遇过度维修、以次充好等问题。近日,市交通执法总队联合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就市民关心、咨询的问题进行了整理,供市民汽车维修时参考避“坑”。
汽车维修如何选择正规、合适的维修店?
看资质。按照交通运输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的,除了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外,还应向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大家到维修店修车时,要看其是否在明显位置悬挂营业执照和机动车维修标志牌,两者缺一不可。
看范围。汽车维修经营业务,按照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维修经营业务。一类、二类汽车维修店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专项修理和维修竣工检验等工作;三类汽车维修店可以从事汽车综合小修或者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空调维修等汽车专项维修工作。
汽车维修经营应当按照经营范围承修相应业务,不能超范围维修。一般维修店悬挂的机动车维修标志牌上对其维修类别、经营项目都进行了规定,市民可注意查看。
线上查。我市已在“渝快办”上线“渝悦修车”应用,市民可登录“渝快办”—搜索“渝悦修车”——“我要修车”——“选择维修企业”,可输入查询维修企业名称,查看该企业资质、维修业务范围等情况。
维修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式维修前,应与托修方签订维修合同,明确维修内容、配件清单、收费标准及违约责任,尽量不要采用口头协议或使用模糊的格式合同,对维修项目、价格、保修期等都要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防止后期在修车费用上产生争议。
如何防止配件以次充好或小病大修?
如需更换配件,应问清所更换的是原厂配件、同质配件还是修复配件(二手配件、旧配件)。正规的配件包装规范、字迹清晰,标注有产品名称、规格、厂名、执行标准等信息,配件的材料质地均匀,出厂时有石蜡、防锈油等防护层、防伪码、合格证等。如果配件包装破损、不完整、印刷粗糙,或者配件表面有锈蚀、接缝不平整、无合格证等,则很有可能是伪劣配件。
在维修前,如果对维修店所提出的维修项目或维修费用有疑问,可以多咨询几家合规维修店进行比较。汽车维修后,要对照维修结算清单对比核实维修项目,或要求对方提供维修前后对比照片或视频,核对工单与实际操作过程,防止维修方虚构维修项目或“小病大修”。
汽车维修投诉维权提醒
市民维修汽车时,应注意保留维修合同、付款凭证单据、更换的旧配件等,如发现维修方有使用假冒伪劣配件、擅自扩大托修机动车维修范围、超备案经营范围维修机动车等违规行为,可拨打023—12328、12345向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投诉反映。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