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律服务到家门口在指尖上

两江新区法律援助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 重庆法治报  重庆长安网

  通讯员 廖 普 记者 饶 果

  从社区楼栋里的法律服务公示牌,到手机屏幕上的“云端援助大厅”;从化解棘手矛盾的专业律师,到代拟文书的暖心服务……近年来,两江新区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创新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在基层治理法治化赛道上不断跑出“加速度”,交出亮眼成绩单。

  打造服务体系

  足不出户即可申请法援

  今年4月,居民王女士通过“重庆村居法务”平台提交法律援助申请,不到30分钟便收到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回复。这得益于两江新区打造的“线上+线下”立体化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线下,依托区级法律援助中心、8个街道工作站、60个社区服务点,以及驻法院、劳动仲裁院等5个专业工作站,构建起“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数据显示,近三年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36件,解答现场法律咨询5.6万余件次,切实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线上,“指尖上的法律援助大厅”持续升级。依托“重庆村居法务”平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法律援助申请、法律咨询等操作。截至目前,平台在线用户已突破11.8万人,累计提供在线法律服务1.2万余件次,接收法律援助在线申请116件次。

  同时,两江新区63012311法律服务热线实行工作日专业律师团队值守,三年来解答电话咨询1.6万余件次,真正实现“电话一拨,律师直达”。

  创新管理机制

  为高质量服务装上引擎

  “有了统一的文书模板,办案效率和规范性都大大提升!”参与法律援助的律师陈永洪说道。近年来,两江新区推出一系列创新管理举措,为法律援助服务提质增效。

  在队伍建设上,组建由120余名资深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评估律师库,通过定期培训、案例研讨、动态调整等方式,打造专业化援助队伍。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以司法部“两规则两规范”为依据,制定涵盖会见笔录、辩护意见等12类文书的标准化模板,让办案流程有章可循。

  同时,出台《两江新区法律援助办案律师管理办法》,强化正向激励与负面约束措施,对履职不力的律师及时调整出库,激励律师队伍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案件。

  发挥兜底作用

  当好群众的“法律卫士”

  今年3月,在法律援助律师杨习艳的不懈努力下,历时半年的李某工伤赔偿纠纷终于圆满解决。这是两江新区法律援助发挥兜底作用,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缩影。

  针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案件代理条件但又急需法律帮助的群众,两江新区创新推出免费代拟法律文书服务。“原本不知道怎么写起诉状,多亏了法律援助帮忙,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刚拿到代拟文书的陈先生感慨道。近三年,已累计为群众代拟法律文书8100余份。

  面对复杂疑难纠纷,法律援助主动“亮剑”。从张某赠房养老纠纷,到刘某医疗事故争议,专业律师团队介入维权,成功化解30余起“骨头案”。同时,“公共法律服务公示牌”进楼栋行动全覆盖,5500余幢居民楼张贴公示牌,法律咨询量同比提升35%,法律援助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卫士”。

  民生无小事,法治暖人心。两江新区正以法律援助为抓手,持续优化服务、创新机制、强化担当,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书写法治为民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两江新区法律援助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三峡监狱:~~~
垫江监狱:~~~
~~~
永川监狱:~~~
~~~璧山区司法局紧扣民生主题开展宣讲活动
重庆智渝律师事务所:~~~
~~~南岸区启动“民法典进高校”系列普法宣讲活动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要闻汇
   第04版:检察专刊
   第05版:天平专刊
   第06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7版:公安专刊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区县行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微服务
   第13版:理论窗
   第14版:辛辣味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法律服务到家门口在指尖上
组织保密教育实训 筑牢监狱安全防线
党建搭桥监校共建 探索法治教育路径
图说新闻
开展社保政策宣讲 帮助罪犯回归社会
推动民法典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举办普法专题讲座 助力基层法治建设
法治课堂为学生校准青春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