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潼南区法院联合该区检察院、司法局,成功化解一起因工伤认定引发的行政争议案件。
张某系某公司职工,在公司厂区从事酿酒装舱和墙体、堡坎拆除工作。2022年8月1日清晨,张某被发现伏倒在厂房门前,经紧急送医治疗后被诊断为脑干出血。因与公司就受伤原因未达成一致意见,张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潼南区人社局经审查作出行政决定后仍未解决争议,之后案件历经一审、二审,期间张某因病去世,其近亲属再次诉至潼南区法院。
承办法官分析案件后发现,由于张某去世前未对受伤原因、劳动能力进行鉴定,现有情况难以通过鉴定对其受伤原因进行准确判断。考虑到张某受伤后住院已花费大量医疗费,其配偶现又罹患癌症,家庭生活极其困难,若简单一判了之,不仅无法化解纠纷,后续可能引发更多矛盾。
为实质化解案件争议,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承办法官在和当事人充分沟通并征得各方同意的基础上,依托潼南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协同潼南区检察院、司法局组成联合调解组,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
调解组深化运用穿透式行政争议化解模式,从法理、情理、风险等多维度出发,耐心细致地分析案件症结所在和所面临的诉讼风险,并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观点意见,最终促成某公司和张某近亲属达成和解。
市人大代表陈虹霖对此次“法检司”并肩联调化解纠纷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本案成功调解是法院主动践行“先解‘心结’再破‘法结’”的生动案例,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化解矛盾纠纷,回应了当事人的实质性合理诉求,取得了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效果。他建议要认真总结此次成功经验,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高效运行,力争以更多的实干实绩实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