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十五载,从公诉席到生态检察一线,从12309检察服务中心到检察业务管理枢纽,合川区检察院检察七部主任刘永宏用行动书写着“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答卷,先后荣获“首届重庆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标兵”“合川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个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称号。
检察办案就得较真儿到底
生活中的刘永宏,脸上总是挂满笑意,温文尔雅,但一旦办起案件来,他立刻像战士一样,果敢利落。办公桌上,他的文稿纸布满密集修改痕迹,彰显着对司法严谨的极致追求。
2020年,刘永宏办理了一起致三人死亡的重大交通肇事案。面对肇事司机“未越线”的辩解与模糊的现场照片,刘永宏带着卷宗直奔案发地。在柏油路面一蹲就是两小时——他用卷尺精确测量刹车痕迹长度,比对车身与护栏的刮擦角度。针对证人证言模糊的问题,他列出详细的补证提纲。最终,完整的证据链直指肇事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
案件虽结,他的“较真”仍在继续。多次审查证据、走访现场、查阅档案后他发现,案发路段的道路中心线等标线模糊,夜晚沿途路灯较为昏暗,三年来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
“隐患不除,悲剧可能重演!”他及时将该线索移交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由其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再次回访时,该路段已增设隔离护栏、重划标线,路灯亮度也明显提升。
办案中,他不仅爱“盯”细节还爱钻“证据”。
2021年,刘永宏调整到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工作。在办理公安部以及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挂牌督办的“3·3”非法捕捞水产品系列案时,面对渔具毁损灭失、渔获交易隐蔽、支付记录混同等难题,他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通过细致梳理上下游犯罪链条,区分捕捞、收购、转运、销售四个环节提出35条具体取证意见,并围绕购销记录、支付数据、通讯详单等客观证据的关联印证搭建起完整的证据体系,最终成功指控这起作案跨度长、涉案人员多、销赃数额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捕运销”链条案,主犯获刑三年。
“非法捕捞不仅是刑事犯罪,更损害了公共渔业资源。”面对生态环境损害量化困境,他创新运用“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委托水产专家科学评估渔业资源损失,将专业鉴定转化为法律法规认可的修复标准。法院判决支持了全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请,两名主犯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上,还支付渔业资源损害及修复费用5.5万余元,并就非法捕捞行为在重庆市级媒体上登报赔礼道歉。其余当事人在案发水域规范增殖放流各类鱼苗6万余尾,如今的河段,重新泛起了鱼儿跃动的涟漪。
处理信访要做到案结事了
“只有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听懂他们念叨的公平正义是什么。”这句朴素的话语,是刘永宏开展检察信访工作的基本理念。2023年以来,他带领部门干警创新推行“心合”化解信访矛盾工作法,以“与民推心·在内一心·向外同心”模式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推动信访受理总量和重复信访率连续两年下降。
2024年办理的合川市民邓某某信访积案,正是实践“心合”工作法的生动写照。两年前,邓某某之女在四川省岳池县因家庭纠纷坠车身亡,当地司法机关依法作出不予立案决定。但这位失独母亲始终难以接受。接到协助调查的任务后,刘永宏多次登门走访,发现老人质疑的不仅是案件结论,更深藏着对司法公正的困惑和往后生活的焦虑。
“只有把定案证据和处理依据完完整整、实实在在地摆在乡亲们面前,群众才会打心眼里认可!”刘永宏会同岳池县检察院检察官开展上门听证。听证会现场,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律师、镇村干部等围坐一堂。办案人员用竹竿模拟车行轨迹,逐帧解析监控影像,当证据在众人注视下完整展开,老人不住点头:“这理,我认。”
听证会后,检察机关对邓某某开展了司法救助,并协调两地多部门对其进行社会救助、心理疏导等多元化帮扶,让邓某某重燃生活希望。2024年9月,该案获评川渝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协作典型案例。
一张板凳、一叠卷宗、一颗真心,他用“心合”工作法架起了检民“连心桥”,让每一起信访案件都成为检验公平正义的“试金石”,更让法治信仰在群众心底悄然扎根。
作为部门负责人,刘永宏结合审批审核等场景,边修改文书文稿、边指导撰写技巧,从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到要素齐备、论证充分,具象化的讲解让青年干警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青年干警小王至今记得讨论一起疑难复杂案件时,刘永宏把会议桌变成“办案沙盘”,围绕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关键问题反复推演论证,让青年干警在思辨中找到最优方案。
一场场出庭公诉、一次次办信接访、一处处咬文嚼字,都是刘永宏从检十五载镌刻在时光里的正义刻度,也是他用坚守一笔一画书写的法治答卷。面对新征程,他目光灼灼地说:“我将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不断增强专业本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讯员 刘嘉欢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