檬梓桥河水清澈如镜,倒映出绿的树、蓝的天。沿着河畔散步的荣昌区广顺街道檬梓桥社区的居民由衷地感叹:“今非昔比,曾经檬梓桥河水质浑浊、臭气扑鼻,大家可是苦不堪言呢。”
翻天覆地的改变,得从社区网格员王臣香的一次走访说起。王臣香走访中发现,檬梓桥河雨污混流,污水收集不彻底,污水管网破损,她随即拍下照片,写下发现的问题,并通过手机上的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一键回传,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接件后,指挥中心随即进行统一调度,分配任务到经济发展板块村镇建设岗,村镇建设岗立刻牵头制定解决方案。3天后,广顺街道对该河段的雨污管网进行修复。
这是我市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过程中解决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个。
2023年以来,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创新实践中,重庆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赋能,构建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基层治理体系整体重构,以基层高效能治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高效处置民宿噪音问题、治安隐患;统筹解决重点商超食品及消防安全隐患;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处理突发事件……如今,在重庆,居民的大小事,都可以通过“141”基层智治体系得到高效办理。
运转更高效
“小马”不再拉“大车”
8.24万平方公里、3000多万人口,作为全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141”智治平台,是重庆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进程中,一项标志性的创新实践成果。
“141”的第一个“1”指建设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作为全市1031个镇街平时运行“中枢”、急时前沿指挥部,由镇街党(工)委书记任指挥长,专人24小时值守,遇有情况直报快处;“4”指构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4个板块,每个板块设立若干岗位,由镇街领导直接分工负责、调度到岗;最后一个“1”指规范建设村(社区)网格,借助“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其他各类力量”的“1+3+N”模式,在全市1.1万个村(社区)全覆盖配备专兼职网格员,着力提高网格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人行道路口拓宽了,学生上学再不会拥堵了,也安全了!”近日,綦江区通惠街道网格员刘红霞指着新拓宽的人行道路口说道。
这条人行道位于通惠街道一处小区门口,距离公交车站很近,是2000余名小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路口只有1米多宽,早晚高峰时段,学生拥堵在一起,安全隐患大。刘红霞将问题上报到通惠街道基层智治平台,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迅速派单给区城市管理局。4天后,人行道路口拓宽完工。
而在如此灵敏感知、快速反应的背后,是“141”基层智治体系的有力支撑。
“以前网格员发现问题,需经过村(社区)、街道、部门,层层上报,费时费力。”通惠街道综合指挥室工作人员曾碎秀说,而现在他们只需将问题录入基层智治平台。该平台有效整合了街道、区级部门的资源,并全程记录处置进度,推动问题及时解决,服务群众更加高效。
记者在通惠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看到,大厅的屏幕上不文明行为、商户占道经营、人行道违停乱放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对着显示屏,就能早发现、早处置这些问题。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称,重庆之所以建立“141”基层智治体系,目的就是解决此前镇街内设机构分工过细、职责交叉,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较低的现实难题。
在“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施过程中,我市各区县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您的外卖到了,还附赠一份社区为您‘点’的反诈宣传套餐。”在巴南区,不少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被聘任为兼职网格员,在走街串巷时为更多群众提供服务。
为留守老人发放智能健康手环、开展小院“云坝会”服务群众活动······荣昌区坚持“小切口、大场景”,鼓励镇街围绕基层治理难题探索惠民有感的智治场景。
为进一步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队伍,长寿区探索建立社区专职网格员人选库机制,要入库得通过“线上初审+线下笔试+资格复审”重重考验,确保网格员综合素质较高,服务可持续、不断档。
权责更明确
切实为基层减负
杨梅,江津区鼎山街道桃园社区津都海岸小区11栋、12栋的专职网格员,共服务373户居民。
服务对象虽多,但每天应该干些什么事,杨梅心中一清二楚。
按照社区网格员任务清单,她只需负责“6+1”重点任务,包括日常巡查走访、排查重点场所、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主动服务群众、正面宣传引导等。
“我每天都要上门走访或者打电话问候重点服务对象,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杨梅说,除此之外,因为津都海岸小区临江,她还要定期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去江边巡查,守护一江碧水。
按照“6+1”重点任务清单,杨梅把每天需完成的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整个人忙碌又充实。
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体会到便利的不仅是网格员。
“以前什么事都落在社区,一年下来我们要开40多种证明材料,现在基本不用开了。” 云阳县巴阳镇永利村党支部书记万丹说,如今,社区负担轻了,大家工作效能高了,也能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綦江区三江街道“141”智治平台运行岗工作人员余林潞说,三江街道目前有26名专职网格员,除了按照网格员“6+1”任务清单进行日常工作、履职之外,还联合了巡防力量进行街面巡逻,在他们发挥前哨作用的时候,如遇突发事件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及时上报给社区,如果社区不能解决,再把问题及时上报给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由街道指挥中心进行事件的下派,转发给板块相应工作人员解决问题,形成工作闭环。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141”基层智治体系,我市进一步厘清了镇街、村(社区)、网格职责边界,重塑了三级清单责任体系,打造了边界清晰的职责链条,做到越往“下”越“简单”,切实为基层减负。
除了制定网格“6+1”重点任务清单,实行照单履职、对单考核外,针对镇街,我市还制定了镇街法定职责事项清单,区县部门主责、镇街协同配合事项清单;针对村(社区),制定“四清单一目录”,对村(社区)事项、负面事项、依法出具证明事项、不应出具证明事项,挂牌指导目录等予以明确规定,让基层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发展、抓服务、抓治理。
反应更迅速
数字赋能一切尽在掌握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数字时代,如何为基层治理增“数”增“智”,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养老服务中心发出‘一级漏电预警’,立即采取措施!”近日,璧山区大兴镇养老服务中心的电气火灾物联感知设备发出预警。
同一时间,大兴镇“141”智治平台收到预警消息,平台随即发送任务至大兴镇平安法治板块消防管理岗,并同步推送至璧山区城运中心。很快,消防管理岗工作人员和供电所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
这条预警消息,来自智治平台中的电气火灾智防‘一件事’特色应用,漏电预警分三级进行分级推送,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若不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电气火灾风险。
“24分钟就完成了处置。”赶到现场的工作人员回忆,根据电气火灾智防“一件事”应用提供的漏电位置、类型、等级等信息,经现场核查,他们确定这是因电器漏电造成的“一级漏电预警”。
针对电气火灾行业监管部门多、隐患难发现等问题,璧山区推出电气火灾智防“一件事”特色应用,覆盖市、区、乡镇,横跨消防、公安等12个部门单位,依托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层智治平台实现多跨协同整治,提升三级治理能力。
“多亏了街道和社区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做好善后工作,让我们生活更安心。”回忆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一起火灾,渝中区大坪街道肖家湾社区居民也深感庆幸。
不久前社区一老旧小区突现火情,室内的智能烟感器捕捉到这一异常情况,立刻向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发送AI自动预警。与此同时,社区网格员也上报了这一突发状况,街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多方协作之下,明火在两个小时内被扑灭。当天,街道又迅速安置了火灾所涉居民,实现火情快扑灭、经济少损失、人员零伤亡。
事后,依托基层智治平台,大坪街道又向辖区各社区、网格发出提醒,组织网格员、社区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加大对老旧小区消防隐患的排查力度,并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引导,把安全事故预防在萌芽前。
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总体要求,我市自2023年4月以来坚持“市建乡用”,全市统一开发、一体部署了基层智治平台,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截至目前,平台已实现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1.1万个村(社区)、6.5万个网格全覆盖,形成了镇街、村(社区)、网格三级贯通、多跨协同,人房地事物一图呈现、一屏统揽,实现重点工作、紧急情况在线指挥、一键调度,任务事件闭环处置、一办到底,信息信号分析监测、预警预判,台账、报表数据共享、松绑减负等重点能力,以数据流打通了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
记者 杨旭军 胡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