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共眉山市委第五届第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发展先行市这一战略目标,为仁寿县文旅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紧扣“文化传承强县、文化服务强县、文旅融合强县”建设目标,以黑龙滩等四大名片为引擎,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品牌赛事为纽带,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整合向深度融合发展跃升。
清晨6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72岁的张大爷已经踏上了仁寿天梯的第一级台阶。这条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石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条通往云端的纽带。“每天走一趟,看看刻在石壁上的诗句,听听林间的鸟叫,比吃啥补药都强。”老人抚摸着栏杆上斑驳的刻字说道。
在天梯尽头的晨练广场,二十多位身着练功服的市民正随着古乐演练“仁寿太极”。领队的非遗传承人特意在动作中融入了当地石窟造像的形态:“你看这个‘托月式’,就是模仿两岔河摩崖的菩萨手势。”
这样的场景,正是仁寿县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2025年,这座位于成都都市圈的小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上半年接待游客295.31万人次,同比增长25.31%;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2.76%;“仁马”赛事带动消费超9.5亿元……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场场创新的实践。
文化为魂:让历史活在当下
“小心!这块石碑可能有千年历史。”文物普查队员正小心翼翼地清理一块露出地表的石刻。他说:“最激动的是在汪洋镇发现了一处明代摩崖题刻,填补了当地历史记载的空白。每一次发现,都是与历史的一次对话,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牛角寨石窟保护现场,文保员正在直播讲解:“大家看这块唐代造像,衣纹线条比手机贴膜还精细!”镜头前网友不断点赞。这座曾隐匿深山的国宝,如今因“乡村石窟微景观”项目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也让文物保护工作更具互动性和时代感。
“我们不仅要保护文物,更要让文物‘说话’。”仁寿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县完成370处三普文物100%复查,两岔河摩崖造像获评省级优秀乡村石窟文化微景观。最令人振奋的是,新增一级文物2件(套)。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县域文化资源,也为文旅融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在曹家梨膏非遗工坊,第五代传承人正在直播熬制过程。“现在每天抖音能卖2000单,包装上都印着‘仁寿礼物’的LOGO。”传承人笑着说。工坊成功入选“2025年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后,县里帮他对接旅行社,开发了“梨膏DIY体验游”,并组织非遗“六进”活动超百场,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传统文化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活态资源,真正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
项目为要:打造文旅新地标
周六的中铁火车来斯乐园热闹非凡。成都来的张琳一家刚体验完“矿洞探秘小火车”。“孩子玩沙池,爸爸拍复古火车头,我买了杯饮料发呆,全家各得其所。”张琳笑着说。据乐园负责人介绍,现在他们正在开发“铁路研学课”,让小朋友学习机械原理,自己组装小火车模型。
“我们紧紧围绕项目引领,致力于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仁寿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以精品工程串联文旅资源,全力构建“一核两带多极”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仁寿县进一步提质升级龙头景区:黑龙滩围绕“西部千岛湖”定位,推出环湖骑行、徒步、露营等体验项目,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大幅增长;稳步推进“两馆”建设,县博物馆聚焦“仁寿千年文脉”。
同时,加速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实施五龙山、翳嘶山旅游基础设施项目,9月完成前期工作,持续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此外,不断提升文旅产业活力,仁寿县亲子酒店新标杆——地中海度假村酒店上半年营业额达2460万元,仁寿汉元动能王国科普研学基地项目二期完成投资800余万元,一期项目营业额达300余万元,形成“景区+酒店+商业”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仁寿县不断推动精品线路串联全域,设计“文博精品游”“生态康养休闲游”等线路,串联黑龙滩、火车来斯乐园、奎星阁等数十个节点。今年上半年还成功举办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季系列活动、春游音乐节等特色文体旅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走进仁寿。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用好用活债券资金,尽快启动五龙山和翳嘶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持续推进龙泉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2026年发债。”仁寿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赛事为媒:跑出融合新速度
“最后100米,冲啊!”2025年2月23日,仁寿半马终点线前,观众呐喊震天。辽宁选手于水庆以1小时01分42秒的成绩冲线,刷新中国男子半马纪录。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塔德塞以59分38秒冲过终点,打破赛会纪录的同时,也让仁寿半马“世界最快半马赛道”的名号更加响亮。
“这条赛道直道占比99.5%,累计爬升仅1米。”赛事相关工作人员指着GPS数据说,“但我们更骄傲的是配套服务。”他展示了马拉松专属优惠,参赛选手和报名选手可在全县三十多个景点享受优惠。
赛事期间,当地通过“体育+文旅”深度联动,推出“仁马当先·畅游天府”活动,整合黑龙滩、三苏祠等资源,发放消费券,实现“跑一场马、游一座城”;本土主播“马拉松逛吃”直播观看量蔚为壮观,仁寿芝麻糕、曹家梨膏等非遗产品销量翻番;创新“马拉松礼遇”,机场高铁设服务点、开通接驳专线,志愿者、AED机构筑“30秒救援圈”,获世界田联安全评级满分。
一条赛道带火一座城。“马拉松接驳专线”司机老李最有发言权:“比赛那天,我跑了12趟成都东站,乘客全是拎着行李箱的外地跑友。”赛事期间全县酒店一房难求,黑龙滩鱼庄老板刘姐忙得脚不沾地:“鱼就卖了100来条,是平时半个月的量!”
据介绍,第八届仁寿半马晋升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吸引15.3万人报名,2.5万名选手参赛,刷新3项中国半马纪录,央视等媒体传播量达20亿人次,“最速赛道”品牌价值超5亿元。赛事带动旅游接待12.6万人次,获《体育工作情况》专文推广。
可以说,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成为仁寿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从凌晨的准备到深夜的欢庆,2025年的仁寿半马用速度与激情书写了新的传奇,也让这座县城在世界马拉松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最后一批跑者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时,城市的每个角落似乎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期待:明年春天,我们再次相约仁寿!
我们看到,以“仁马”为标杆,仁寿切实探索出“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产业受益”的融合发展路径。
融合为重:文旅场景遍地香
“到仁寿来,不用赶时间,不用想太多,只需要跟着太阳的轨迹,把自己交给这里的风景与美食,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治愈。”这是仁寿发出的邀约。在这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景区景点比比皆是,可谓遍地开花。
游客通过“智游仁寿”公众号进入奎星阁景区AR导览,AR技术让古建筑“活”了起来,手机屏幕上立即浮现出清代书生吟诗作画的动画,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在五龙山森林公园,健身步道设施完善,沿途绿荫环绕,吸引众多健走爱好者前来打卡锻炼;在飞泉山,山间步道蜿蜒曲折,树木繁茂葱郁,每走一步都是如画风景,登顶之后更可俯瞰仁寿城区全景,视野开阔、气象万千;在牛角寨,漫步在千年石刻群间,可以抚摸岁月雕琢的痕迹,每一尊佛像仿佛都在诉说着盛唐的辉煌与匠人的虔诚,静谧中透出历史的厚重……
当你品尝了仁寿太多的美味,不妨到黑龙滩景区悠闲踱步,既能消消食,还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着湖边步道,或是悠然散步,或是慢慢骑行,带着湖水凉气与草木芬芳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让人心旷神怡。不远处的湖面平静如镜,偶尔泛起层层涟漪,宛如一幅不断变幻的水墨画。在这里,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让人忘却烦恼,沉浸在这份清新与美好之中。
待到傍晚时分,你可以涉足仁寿城市湿地公园,因为这里是观赏日落的绝佳地点。随着夕阳的缓缓下沉,天空被染上了一抹绚烂的橙红色,与湖面上的波光粼粼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壮丽画面。站在湖边,静静欣赏着这份宁静与壮美,心也不禁柔软起来。等最后一缕光消失在天际,路灯次第亮起,树影也慢慢拉长,这一天就此温柔结尾。
每当夜幕降临,栖西里夜市的霓虹灯牌逐渐亮起来,街道也热闹了起来。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欢笑声,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麻辣鲜香的烧烤、清爽甜蜜的冰粉、“香气四溢”的臭豆腐……各种各样的小吃让你的味蕾在夜色中尽情绽放。灯火通明的小摊、忙碌的摊主、满足的食客,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人间烟火图,让人流连忘返,沉浸于这温暖而热闹的市井氛围中。
到仁寿游览,不用赶时间,不用赶行程,只需跟着自己的节奏,在这份“游”刃有余的自在里,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悠然旅程。在这里的山水之间,你可以感受古韵诗意,享受舌尖盛宴、栖居之乐,真正体验“诗与远方”的惬意融合。
笔者手记:
在仁寿,文旅融合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晨练老人舒展的筋骨,是非遗传承人手上的老茧,是马拉松选手挥洒的汗水,更是夜市里升腾的烟火气。这座千年古县用最鲜活的生活场景证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融合发展的密码,就藏在每个普通人的笑容里。
是的,从文物普查到非遗“活”化,从项目建设到赛事IP打造,仁寿县正以“文旅融合”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站在新起点,仁寿将坚定不移贯彻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奋力书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时代答卷。
仁寿将持续深化全域融合,落实《成都都市圈龙门山龙泉山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推动仁寿与天府新区、眉山东坡区资源共享,共建“巴蜀文旅走廊”示范带;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发VR云游、AI导览等应用;积极培育新兴业态,规划露营基地、低空飞行等项目,打造“非遗研学”“乡村微度假”等产品,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王川川 何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