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亚)2025高考落下帷幕,骗子专门针对高考设计的各类骗局也进入高发期,昨日,渝中区反诈骗中心特意梳理高考后常见诈骗手法,并作出解析提醒。
骗局1 高考分数提前查
不法分子针对考生及考生家长“熬”不住的焦急心态,精准发送有关“提前查分”的虚假链接;各大平台将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有关“高考分数提前查”的虚假广告;以开通会员,提前查询高考分数为由,引导家长、学生支付高额查询费等。
■警方提醒:
高考查分请认准官方指定的查询方式、查分网站,其他方式均为虚假渠道;切勿轻易点击与高考查分相关的虚假、陌生链接;切勿在陌生网站上填写身份信息、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
骗局2 更改高考成绩
不法分子谎称有“高科技”可攻破系统防御,进入高考招生系统修改考生高考成绩,骗取考生及考生家长缴纳高价“服务费”。
■警方提醒:
高考阅卷非公开,采用的是内部网站阅卷。考生成绩在发布前将实行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属于涉密文件,无法随意修改。
骗局3 高价购买补录名额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招生办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称有“低分录取”的渠道或谎称有高校某些专业存在未录满的名额,通过花费高价打通“高校关系”以帮助考生火线入学,以此来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正规招录过程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任何费用的,都是诈骗。
骗局4 虚假申请助学金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贫困考生家中经济困难的情况,冒充高校、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爱心企业,以帮助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为由,引导考生家长缴纳高额报名费。
■警方提醒:
如接到自称是高校、教育、财政、某企业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及时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取得联系并求证,切勿因急于获取贷款或资助而陷入诈骗陷阱。
骗局5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伪造附有各类二维码、虚假链接的录取通知书,通过快递的方式寄送给考生,以办理学生卡、校园卡等方式引导考生扫描二维码、点击虚假链接。受害人进入“钓鱼”网站之后,骗子便会要求考生将“学费”以转账的方式转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及时通过官网核实,认准教育部门、学校的官方网址,转账汇款时要多途径核实账号真伪,切勿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点击陌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