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春秋寒暑,他始终怀揣对法治事业的赤诚之心,以青春为笔,在检察之路上默默耕耘;以奋斗作舟,于前行途中砥砺奋进。他,就是渝中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陈天祚。
15年来,陈天祚先后在政工、刑检、案件管理、办公室等多个岗位历练,在每个岗位都交出了亮眼答卷。他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渝中区“政法队伍先进个人”、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5年4月29日,被市人社局、市检察院联合表彰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
从摄影小白到宣传尖兵
2010年盛夏,怀揣法治梦想的陈天祚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走进渝中区检察院大门。这位来自湖北的年轻小伙,怎么也没想到,命运交给他的第一个挑战,竟是筹备一场意义重大的“检察开放日”活动。
“那会儿,连相机怎么摆弄我都摸不着头脑。”每当回忆起入职初期的窘境,陈天祚的眼神里总会闪过一丝感慨,那些画面仍历历在目。为了能把“检察开放日”活动的照片拍得精彩,拍得出彩,他不惜花费连着几天的时间,一头扎进内网的图片新闻里,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每一张照片,仔细揣摩其中的构图、光影与角度。不仅如此,他还找来相关报刊,逐页研读上面的配图,试图从这些专业媒体的作品中汲取灵感。遇到有用的照片,他就小心翼翼地复印下来,精心整理成册,制成资料本,仿佛那是他打开摄影大门的“秘籍”。终于,凭借着这股子钻研劲儿,他成功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项拍摄任务。
“这法子啊,虽说看着有些笨,可效果着实不错。”事实上,虽然它有些死板,但不可否认,正是通过这种看似笨拙的见习性学习,他在摸索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也就是陈天祚踏入检察院的第2个年头,他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宣传人员。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从笔杆子到办案利剑
2020年,勇于挑战的陈天祚终于迎来了机会——从政工岗位投身刑检部门。“法律人要在一线办案中践行初心。”他在转岗申请书上这样写道。
刑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他拿出当年搞宣传时的拼劲,从检察官助理做起,白天跟着检察官跑现场、提审讯,晚上研读案卷、学习司法解释,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虚心学习、勤奋担当,用心用情办理每一个案件。
这种“归零”心态很快结出硕果。在参与办理一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时,面对始终不认罪的“零口供”犯罪嫌疑人,陈天祚一方面积极询问证人,锁定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销售的系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证据;同时,启动自行补充侦查,联合价格鉴定部门固定涉案金额的客观证据。面对检察官当庭出示的详实全面的证据材料,自侦查阶段一直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当庭表示认罪服法。
难能可贵的是,陈天祚始终保持着法律人的钻研精神,在调研工作方面也不曾落下。他撰写的6篇理论文章在《人民检察》《重庆检察实践》等期刊发表,并多次在重庆市法学会等单位组织的论坛活动中获奖。
从业务骨干到“大管家”
2023年底,陈天祚的办公椅再次转向综合部门的方向——这一次,他的身份则是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是全院神经中枢,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做到办文精品化、办会零差错、办事全满意。”走马上任后,陈天祚充分施展组织协调能力与深厚的文字功底。他牵头制定、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规章。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每一条规定都字斟句酌,反复考量,力求每一项制度都能严谨完备,切实可行。
在制度建设上做“加法”,而在办公经费上他却做起“减法”。在推动内务管理事项线上运行过程中,他精打细算,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压缩成本的细节。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相关工作成效被市检察院部室向最高检推介。这不仅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勇于创新、善于管理的褒奖。
“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这句陈天祚常挂嘴边的话,正是他十五载检察生涯的生动注脚。以如磐初心为笔,以如虹信念为墨,陈天祚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着属于检察人的精彩华章。
记者 叶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