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6日,来自重庆市潼南区的徐某与来自四川省安岳县的赵某在川渝两地法官的见证下,就拖欠两年多的劳务费达成调解协议。这是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与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法院深化边际司法协作的又一生动实践。
2020年11月起,徐某开始为赵某提供劳务服务。2022年3月,双方办理结算,赵某向徐某出具欠条,确认欠付劳务费46215元,并承诺于2022年底结清。到期后,赵某并没有按约向徐某支付劳务费。无奈之下,徐某起诉到安岳县法院。
“这钱拖了好几年了,家里老人看病、娃儿读书都等着用啊!”徐某激动地说道。面对徐某的焦虑,安岳县法院石羊法庭受理该案后,立即启动边际司法协作机制,与潼南区法院塘坝法庭取得联系,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将调解地点定于塘坝法庭。
调解现场,两地法官一个讲法理,一个摆人情,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签订调解协议:赵某在调解协议生效后先向徐某支付16215元,余下款项在18个月内分期履行。调解结束后,塘坝法庭现场完成司法确认。
未来,两地法院将继续完善协作机制,探索建立跨域纠纷快速响应机制,为川渝两地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