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秀山县梅江镇新荣村的杨太银在国家储备林项目林地流转签约仪式上,领到了5000多元流转金和分红资金,十分高兴地对在场的人说道:“这样的林改制度利国利民,不但有利于林地管理,同时能让老百姓致富,好得很啊!”近两年来,秀山县着力推行林长制,齐抓共管,进一步推进林改制度落实,国家储备林建设得到有效发展,油茶产业有了特色和优势产业体系,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产业。美了生态,富了百姓,秀山县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度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显著市县单位。
深化林改 兴绿富民
在近两年深化改革中,秀山县重点围绕“钱从何处来”“一家一户怎么办”的问题,制定和完善了《秀山县落实重庆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工作方案》,出台林地经营权证管理、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增强全县集体林业发展活力,推动林农共同致富,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秀山县成立了深化集体林改工作专班,构建了以梅江镇兴隆坳村、两路村、吏目村为改革核心区的“一个中心”;在石耶镇试点“公益公墓+林墓”复合利用场景;在钟灵镇旺龙村试点“银杏+黄精”;在梅江镇两路村试点“马尾松+松茯苓”林下经济场景;在清溪场街道芒洞村、龙凤坝镇坝芒村试点油茶种植场景等等。像新荣村杨太银这样的村民,不但在林地流转中享受到林改及政策性的红利,同时成为林地的管理者和林下经济的受益人。全县27个乡镇(街道)150多个村居的6万多农户享受到了林改政策和林下经济的红利。
科技赋能 产业振兴
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油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存野生油茶资源达15万亩以上、油茶古树15万多株,独特的古法榨油工艺和油茶文化传承斑斓璀璨,生生不息。23.5万亩的油茶产业基地和1万吨产油能力,使秀山成为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其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产业要发展,科技是核心。为夯实科技引领产业、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路径,秀山县委、县政府着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建立起了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与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国家林草油茶工程中心、重庆市林科院等国内科研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聘请姚小华研究员、陶勇委员、金青哲教授等专业人士组成秀山县油茶产业发展顾问团,组建起从种苗培育、示范种植、林间管护、茶油加工、品牌营销等全产业的产业顾问团队;同时加强与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林科院、西南大学等市内机构合作,以重庆市油茶研发中心为媒介,搭建起了市级油茶科技帮扶团,签订了帮扶合作协议,对县域油茶种植大户从栽植技术、林间管理、施肥除草、病虫防治等环节进行无偿跟踪指导服务。
同时,组建4个技术服务专班,专班成员既是驻乡项目监督员,也是技术指导员。同时建立起“县+乡+技术能手”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全县油茶科技指导人员达到了110多人。
鼓励企业依托“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油茶高标准基地,依托其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带动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集聚集群发展,带动农户连片种植;倡导适度规模经营,向管理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2024年,该县实现产油茶干籽5400多吨,产油2000余吨,实现油茶产业综合产值3亿余元。
目前,在秀山县平凯街道的小轿、大坳、建国等村(居)万亩油茶一号片区里,油茶长势良好,微风中摇曳着丰收的希望。林业工作人员邀请保险公司的代表一一查看树枝和挂果情况,防止夏季暴雨、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这项工作在全县全面铺开,为油茶丰收保驾护航。秀山县油茶发展为什么这样迅猛有力?老百姓为什么能在这项产业上增收致富?这当然与秀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挖掘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密不可分。
古树保护 百鸟同鸣
秀山秀水,这不仅是秀山人对外的宣传,而是老百姓根深蒂固的生态理念。该县不但从林改中脱颖而出,在生态及古树名木的保护上,秀山县林业部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为近千棵古树名木注册了“身份证”,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但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保障古树名木及树下人身财产安全,降低因意外情况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该县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古树名木保险协议。一旦出现因古树名木相关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等意外事件,受害人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赔偿和保障,为周边居民以及相关权益人提供了有力的兜底措施。
同时,秀山县将古树名木纳入乡镇林长制考核内容,明确了属地管理原则,压实了各乡镇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完善管护“四级”网络体系,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四级”林长管理体系,即县级、乡镇级、村级、护林员(网格员),每一级林长按林长制管理巡林,守护古树安全。通过林长制考核这一有效抓手,督促各乡镇加强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查、保护以及监管等工作,确保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能得到妥善的关注与维护,形成了一套从县到乡镇层层落实的管理体系。会同县公安局和县林业局政策法规科积极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涉及古树名木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明确专人管护职责,签订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明确每一棵古树名木的专人管护职责,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确保每一棵古树都能得到精心、细致的日常养护与管理,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管护缺失等情况。
4月12日,秀山县林业局接到清溪场街道办事处来电,称辖区镇元桥一株挂牌三级古树重阳木遭遇雷击和大风,致使一侧分支断裂,不仅损毁了古桥,还导致古树有倾斜和再次断裂的风险。接报后,秀山县林业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会同清溪场街道赶赴现场查看情况,同时对古树受损情况作出研判并商定古树保护办法。在古桥保护方面,秀山县林业局第一时间联系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对古桥因古树树杈断裂造成的破损部分进行定损,以便后续开展修复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对古桥造成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县林地面积达228万亩,森林面积为2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43%,秀山县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重庆市森林城市。
生态环境的改善,增添了秀山秀水的景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春耕时节,在清溪场街道万亩优质粮油基地里,农机手驾驶拖拉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耕作,轰鸣的农机声吸引了成群的白鹭从远处飞来觅食。
秀山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钳嘴鹳首次现身。素有“环境检测师”之称的白鹭对栖息地的水质与空气质量要求极高。近年来,秀山县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通过湿地修复、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农业推广等措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多种珍稀鸟类频繁现身田间地头。据统计,秀山县现有鸟类125种,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重庆市重点保护动物8种;中国特有物种6种。钳嘴鹳、白鹭、小杜鹃等时而低空盘旋,时而田间觅食,时而亲近路人游客,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似“画里秀山”的美丽画卷。
姚华顺 通讯员 孙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