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友
2024年度重庆市文联扶持文艺项目电影剧本《跟踪追击》,由34集电视连续剧《追捕渣滓洞刽子手》改编而来,作品上映后,作者李久强又将其改写成同名长篇小说。其间,为了完成文稿创作,除了查阅档案资料,李久强还带队前往杨进兴藏匿地,原四川省南充县(今南充市)青阳乡青阳村采访,并三易其稿。
作为一部发扬红岩精神的电影剧本,读罢《跟踪追击》,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萦绕在我心头,仿佛将自己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一种“善恶交织,正义终将胜出”的强烈情感在脑海中迸发。
过往反映渣滓洞、白公馆的艺术作品,多聚焦共产党员及革命志士在面对敌对势力酷刑时的坚贞不屈,以及如何抵制金钱和高官的威逼利诱、展开殊死斗争、视死如归等情节。歌剧、京剧、舞剧等歌颂革命烈士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李久强深知,若再次描写类似题材,必须推陈出新,否则只能拾人牙慧,难言新意。制造大屠杀惨绝人寰悲壮场面的,离不开刽子手杨长生。经过梳理,他发现抓捕渣滓洞刽子手的艺术作品是一个空白。
“描写一部表现公安干警历经千难万苦,甚至为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不惜流血牺牲,把渣滓洞、白公馆的刽子手抓捕归案的作品。”李久强在长篇小说《追捕渣滓洞刽子手》前言中这样说,这不仅是对在天之灵的烈士的一种慰藉,也是对烈士家人的一个交代。
于是,李久强开始系统地进行采访创作,故事原型为追捕杀害江姐(江竹筠)等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刽子手杨进兴。
剧本创作,李久强并非平铺直叙从头开始讲起,而是开篇就用小切口开门见山:青阳乡青阳村,一个荣获乡“劳模”的村民杨天贵被公安民警带离,引发“熟悉”他的众乡邻惊愕,从而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眼球。
勤劳苦干,干什么事都抢在前面,作为外来户的杨天贵是一名朴实无华的好人;杀人如麻,位于重庆歌乐山麓的渣滓洞,堪称恶魔中的首恶,白公馆监狱看守长杨长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穿越时空隧道,镜头再次回到那场血雨腥风的“11·27”大屠杀。原本,两个毫无交集的人物身份,事实上,却是同一个人。
而在创作手法上,李久强别出心裁,采用倒叙手法的方式,借用两名报社记者,通过采访一步步揭开“劳模”被抓背后的真相。
如何伪装?如何博取村民信任?如何反攻倒算?杨长生阴险狡诈的一面跃然纸上。正是如此,致使公安机关历时7年之久,才得以将其抓捕归案。通过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幕幕险象环生的情节,紧扣读者心弦,《跟踪追击》激发起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和体验,沉浸其中。
一种精神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源于它能指导实践、引领发展。
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跨越时空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永远忠于党、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宣传正能量,通过《跟踪追击》,让我深切感受红岩精神的洗礼,情不自禁地向那些坚守信仰、平凡而伟大的英烈们致敬。
当下,我们学习红岩精神,就是要以“红岩”先辈为镜,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始终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进。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