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刀尖行走 利刃无声

——记荣昌区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王亮
  审讯犯罪嫌疑人

  从小怀揣警察梦想的王亮,高考后义无反顾地填报了重庆警察学院,毕业后顺利参加公安工作。从警15载,他始终战斗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斗争的第一线,组织、参与侦破千克以上毒品大要案件三十余起,缴获各类毒品百余公斤,他先后获三等功1次,嘉奖8次,他就是荣昌区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王亮。

  以身作则 传承禁毒精神

  荣昌地处重庆西大门,毗邻重庆永川、大足、四川泸州、隆昌等地。荣昌禁毒部门立足本地查处吸毒人员,辐射周边打击贩毒人员,以震慑吸贩毒人员,保一方安定。在打击查处工作时,王亮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把后背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

  “危险?谁不怕啊,但总得有人用枪口堵住黑暗吧。”

  王亮说,这是一代代缉毒前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毒品不绝,这根接力棒就得接着往下传。

  勤学苦练 提升执法质效

  2010年10月,新警王亮刚被分到派出所三个月,便被抽调参与禁毒专案组工作,此后便扎根禁毒战线未曾离开。

  工作中,王亮虚心向前辈请教,仔细研究禁毒案卷和专业书籍,边干边学、边总结边提升,不断夯实自己的执法基础,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禁毒民警。在禁毒执法工作中,王亮不断提醒同事们——“刑事案件,必须坚持以审判为中心。”

  他总结出“内心认同”“有图有真相”两个刑事案件的要点,“公安办案就是向检察官、法官讲述一个案件的经过,我们要通过证据不断提升检察官、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内心认同”。在具体办案中,要尽量做到有图有真相,通过现场图片、监控视频等影像证据去增强检察官、法官的内心认同感,王亮的口头禅就是“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说的清楚”。在王亮的不懈努力下,荣昌区禁毒部门的执法质量持续提升。

  攻心为上 突破审讯难点

  2025年,荣昌区公安局禁毒部门连续侦破两起5千克毒品大案,审讯突破工作均是在抓捕现场完成。特别是“311贩卖、运输毒品案”,在现场完成对两名嫌疑人的突审工作,为后续零口供打击其同伙夯实了有力的证据基础。

  “毒品案件,抓捕现场就是核心现场,一定要在抓捕现场做好突审工作。”

  王亮说,争取抓住一个点突破一个嫌疑人,突破一个嫌疑人就好突破一个团伙。侦办“20241030贩卖、运输毒品案”时,王亮抓住嫌疑人丢弃毒品时会接触毒品的关键点,质问嫌疑人是否敢确保毒品外包装上无其生物痕迹,嫌疑人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下避重就轻作出了部分供述,王亮再次敏锐抓住毒品价格这一要点,以毒品价格为切入询问主犯同伙,同伙见民警已经掌握毒品价格这一关键点,遂对案件和盘托出,案件得以告破。该案顺利打掉一个盘踞渝西的贩毒团伙,抓获六名犯罪嫌疑人,查获海洛因三块。

  以心换心 解决治疗难题

  2010年,王亮刚接触禁毒工作时,荣昌本地没有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员被抓获后常常辩解“毒瘾难受,去附近区县吃美沙酮要车费,要药费,不如打一针方便”。王亮调到禁毒部门后一直致力于推动荣昌建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建成后,王亮与同事继续积极协调,使得荣昌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零收费,极大地提升了吸毒人员治疗率。在实际工作中,王亮一直强调要尊重吸毒人员人格。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得先让他看见自己是谁,才能让他看见自己毁了谁。”

  吸毒人员治疗过程中,王亮耐心和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学会珍惜自己,珍视家人,慢慢的,荣昌本地的吸毒人员对警察的敌视不断降低,给侦查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当下,辖区毒情持续平稳可控,王亮和同事们将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打震慑,科学防控毒情反复,系统治理筑牢禁毒防线,持续守护辖区平安稳定。

  顾 勇

  通讯员 唐道能 刘青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渝北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张刚
~~~——记荣昌区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王亮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天平专刊
   第05版:检察专刊
   第06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7版:公安专刊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区县行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微服务
   第13版:理论窗
   第14版:辛辣味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山河为卷 书写忠诚
刀尖行走 利刃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