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法官,谢谢你们,我们已经有人收到公司支付的第一笔工资了!”近日,大渡口区法院法官欧阳鸿接到劳动者刘某打来的电话,会心地笑了。就在半个月前,大渡口区法院联合区人社局、跳磴镇采取多跨联调的方式,集中化解了刘某等27名劳动者诉某食品公司的欠薪纠纷,实现了该系列纠纷的一体化处置、一站式解纷。
重庆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食品公司)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从今年2月起,该公司陆续有多名员工通过电话、网上投诉等方式向跳磴镇及大渡口区人社局反映遭遇欠薪。经过劳动仲裁协管员摸排了解,发现该公司27名劳动者被欠薪的情况属实,而该公司对于如何解决工人工资较为消极敷衍。
“目前27名员工均已离职,最多的一人据称被拖欠了10520元。”工资事关群众生计,为避免劳动者与公司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大渡口区人社局劳动仲裁院(以下简称劳动仲裁院)及时启动“法院+”联动解纷机制,对接法院和跳磴镇开展工作。
一方面,该院法官配合劳动仲裁院约谈某食品公司负责人,进一步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告知其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要求该公司为已离职员工核算被拖欠的工资;另一方面,街镇网格员与劳动仲裁协管员通过上门入户等方式向劳动者普及法律知识,听取其想法和诉求,实时跟进案件最新进展。
经过不断沟通和释法析理后,某食品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为劳动者核算并支付工资,但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当前只有出具欠条。“现在事实是清楚明确的,也体谅公司的一时困难,但欠条若之后不支付的话,我们又要启动诉讼之类的程序,周期就更长了。”刘某等劳动者向法官表示了担心。
为减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诉累,一件事一次办,在征得双方的同意后,大渡口区法院与劳动仲裁院决定采取集中调解的方式一站式解纷。
随后,大渡口区劳动仲裁院召集27名劳动者与某食品公司负责人来到区人社局会议室,由区法院牵头开展调解工作。核对工资金额、自愿达成分期支付工资的调解协议、调解笔录、起诉状示范文本……整个过程忙碌而有序。
当天,劳动者们便拿到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民事调解书,开心地表示“吃了颗定心丸”。
记者 朱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