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2025年3月10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在城口县法院明通(鸡鸣)人民法庭响起,标志着该法庭正式恢复办公,城口县南部片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的愿景成为现实。这一成果的背后,凝聚了城口县人大代表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与监督。
时间回溯到2006年,因整合司法资源,原明通法庭被并入庙坝人民法庭合署办公。
“不是我不到庭应诉。娃儿没人带,还要养殖、种地,这么远的距离我怎么到庭嘛。”2009年,时任城口县鸡鸣乡人大主席团主席的王庆礼在走访时了解到,南部片区6万群众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邻里诉讼案件都需要翻山越岭前往,极为不便。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率先提出了恢复明通(鸡鸣)法庭的建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建议提出后,城口县法院随即行动,在南部片区设立了“城口县人民法院明通便民诉讼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的司法需求。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诉讼站仅运行了一年多时间便停止了服务,群众打官司难、打官司远的问题再次凸显。
此后,城口县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们始终心系群众需求,将恢复南部片区法庭建设作为重点建议持续提出。在每年的城口县人代会上,代表们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群众、与相关部门沟通等方式,不断收集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法庭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部片区有6个乡镇6万余人,各类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群众对司法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恢复明通(鸡鸣)法庭,不仅能够方便群众诉讼,降低诉讼成本,还能更好地发挥司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城口县人大代表王明学说道。
在人大代表们的持续呼吁和监督下,城口县法院加快推进明通(鸡鸣)法庭建设工作。多次向城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争取支持。同时,先后多次到南部片区法庭所辖乡镇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和实际困难,为法庭建设选址、规划等提供依据。
2024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明通(鸡鸣)人民法庭建设项目终于落地实施。法庭选址在鸡鸣乡原客运站,占地面积262.4平方米,建筑面积787.2平方米,按照现代化法庭标准建设,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完善的办公设施,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如今,崭新的明通(鸡鸣)人民法庭已正式投入使用。自恢复办公以来,该法庭已受理各类案件162件,审结141件,有效维护了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城口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号召人大代表继续关注法庭的运行情况,为法庭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推动法庭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为南部片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记者 唐孝忠 通讯员 谭 双 费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