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溶洞变垃圾场 暴露环保漏洞

  □ 李松林

  溶洞内的生活垃圾和畜禽粪水,竟堆积了“七八层楼那么高”。近日,湖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天然溶洞遭人为排污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慈利分局回应称,已对涉嫌违法排污的3家养殖户立案调查,并开展全域排查整治。截至6月1日,已清理打捞出溶洞垃圾2.7吨。

  溶洞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污染物可能通过喀斯特地貌扩散,不仅会对洞内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给居民生活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天然溶洞成天然垃圾坑,不少网友看后直呼痛心,也深感愤怒。

  垃圾堆高达“七八层楼高”,显然排污已非一日,既暴露出养殖户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的漏洞,也暴露出当地环保监管的漏洞。持续多年的排污,为何一直无人察觉?养殖户违法操作,为何在多年的各项环保检查中都未能发现?视溶洞为垃圾场的,仅有通报的3家养殖户?垃圾排污何以失察,又何以察而未清,应当进一步追责。

  环境保护,绝不是一句口号。全域排查整治,要不漏掉一个溶洞、不放过一个违法排污者,摸清溶洞污染问题的底数,掌握溶洞被破坏的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污染源堵住、将污染物清掉。生态保护容不得丝毫马虎懈怠。各地环保部门应当举一反三,建立防止反弹的长效机制,避免向溶洞违法排污的戏码一再上演。

  天然溶洞,不容“洞藏”垃圾;环保监管,岂能存有“黑洞”。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法律法规的底线,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线,都经不起这般伤害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检察专刊
   第05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6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7版:天平专刊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案侦录
   第12版:理论窗
   第13版:微服务
   第14版:辛辣味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学前教育法实施 保障“幼有善育”
任何创新设计都不能偏离安全底线
带“病”健康证如何能够守护健康?
溶洞变垃圾场 暴露环保漏洞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