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法律援助制度对于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万州区针对法律援助申请程序繁琐,法律援助案件指派随意、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创新“四举措”,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审批“减负”,实现“你承诺,我办理”。全力保障简化流程与优化质效并行,在全市率先开展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书面承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标准和要求,且愿意承担承诺不实法律责任的群众直接不再索要证明材料,以“一纸承诺”替代“困难证明”。据统计,2024年,1594名受援人通过个人承诺获得法律援助。大力推行“一次办好”服务,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通过减材料、减程序、减时限,实现一窗受理、一站通办、一次获取,办案周期平均缩短30%。全面落实容缺受理机制,对涉及弱势群体紧急的案件先行受理,实现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受益人数5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9%以上,受援人主动赠送锦旗10余面,法治惠民成效深入人心。
服务“加码”,实现“就近办、上门办”。在全区52个乡镇街道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总工会等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下沉服务触角,便于群众就近申请。将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等事项纳入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拓宽援助范围,落实“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开展“高铁直通·法援速达”专项援助服务,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式”法律援助,优化工作方式,2024年主动提供法律援助上门服务80余人次。2024年,该区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法治服务品牌辐射力显著增强。
监督“增效”,实现“谁审查、谁指派”。制定《万州区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的通知》等文件,建立点援指派、轮候指派、提级指派、专门指派等工作模式,规范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和审查标准。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动态管理法律援助律师库,实行案卷评查“初评+复评”,规范法律援助案卷评查,2023年度全市案件质量评估抽查中名列首位。通过建立“评估——反馈——整改——复查”闭环机制,援助案件优良率不断提高,2024年在市司法局组织的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活动中,案件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较2023年上升12%,审查合格率达99.61%,未发现不合格等次案件,选送的6篇典型案例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数据“赋能”,实现“材料跑、数据跑”。探索线上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实现“指尖上的法律援助”,减少群众奔波。主动对接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等单位,实现数据核查。启动无纸化办公,从案件申请、审批到案件办结和归档,全流程实行网上办理,2024年实行电子化办案1985件。在全区镇乡街道部署“互联网无人律所”,通过创新服务场景,构建“立体化+精准化”的便民法治网络,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6331次,视频连线律师1352人次,打造“家门口”的24小时法律服务站。
通讯员 张亦珺 谭 成 记者 罗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