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佛山的明月

  ◎罗林衡

  中秋有月中秋月,且喜金山好时节。 

  时令已至中秋,稻浪翻涌如金,山笋脆嫩,硕果垂枝。金佛山下的人们举头凝望,将祈愿揉作浑圆的糍粑,把思念熬成浓酽的油茶,心湖荡起幸福的涟漪,与千里之外共沐清辉,同享婵娟。 

  穿越千年烟尘,金佛山的月亮洗尽铅华,清辉如练,映照着重庆南川悠远的历史与厚重的文脉。《南川县政务概览》载:“南川之名始于元世祖,独立设置则始于唐。”遥想古时,皓月当空,银蟾光满,多少先贤静夜凭栏,登高临远,把酒话桑麻,浅唱复低吟,风雅入骨。“南亩桑麻无旧户,西园桃李变新栽。”北宋王观复老夫子的诗句,虽前文散佚,却如一枚时光琥珀,封存了古南川皎皎明月下安居乐业的繁盛图景。 

  金佛山之月,朗朗可照乾坤。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铁骑黑云压境,南宋朝廷危若累卵。龙岩城外,蒙军卷起的征尘蔽日遮天,肃杀之气弥漫四野。清冷的月光如霜,静静洒在守将茆世雄将军沉静的面庞上,他双眉舒展,眸中灼灼之光却比月色更坚毅。茆将军率南川军民,依凭龙岩城天险,深掘壕堑,高筑城墙,硬生生将这弹丸之地铸成“南方第一屏障”。那退敌的月夜,想必是马鸣风萧萧,旌旗在皎皎清辉中猎猎翻飞!城门右侧绝壁之上,南宋抗蒙第一记功碑——龙岩摩崖至今字迹如新,仿佛月光淬炼的誓言:“正月,贼酋重兵攻城,二月再寇,斩虏使,焚伪书,诸将争击,贼败而退……”字字铿锵,是月华刻下的不屈史诗。 

  千年时光流转,朗月早已拂尽龙岩城头的烽烟。合溪镇韦奚成烈士雕像巍然矗立,金佛山的月华如练,将这片英雄热土映照得一片澄澈空明。合溪夜月,自古便是南川八景之冠冕。清人康作霖曾以诗心捕捉其神韵:“双溪汇成渠,一色净如洗。好风吹月来,影落碧潭里……”自1928年星火初燃,中国共产党便在这“南川井冈山”之上,领导人民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洪流中谱就壮丽诗篇。明月朗照乾坤,山河的纹理在清辉中纤毫毕现,辉映着血与火锻造的信仰。 

  金佛山之月,泠泠可安文心。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知县应士龙于城南鳌头峰顶,亲手植下一株皂角幼苗,筑起一座名吾亭,更倾全县之力创办隆化书院。他以“道隆雅化”为训,殷殷期许南川学子“处则为纯儒,出则为良佐”。书院落成之日,微雨织帘,月色朦胧,清秋凉意中,鳌头峰上琅琅书声却如清泉流淌,澄澈而动人。应老先生心愿得偿,在名吾亭上欣然醉歌:“此亭无可名,佥曰名吾亭……千山对我碧,两眼为谁青。”他自谓“无名”,金佛山的清风明月却将“应士龙”三字,悄然镌刻进永恒的文脉年轮。 

  或许是金佛山月华的千年滋养,大美南川,文风郁郁乎盛哉。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知县黄际飞与举人徐大昌于城西凤水江畔兴建尹子祠,以纪念东汉大儒尹珍南川讲学之泽。彼时楼阁翼然,古韵悠长,朝弦暮诵,盛况空前,尹子祠遂成文人雅士吟咏唱和、激扬文字的渊薮。徐大昌曾留下诗篇:“高楼一上莽萧萧,远近秋光手欲招……山城点点烟生白,野水茫茫鹭下遥。”吟咏之声仿佛仍在梁间萦绕,见证着此地济济人才、斯文不坠的盛景。尹子祠与下游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所建“秀拔边陲”的文峰塔遥相呼应。两地繁华虽随逝水沧桑,千载文韵却如凤水江流,蜿蜒不息,滋养着两岸的灵秀与智慧。 

  中秋佳节,守着金佛山这一轮阅尽沧桑的明月,洞鉴古今幽微,不由深深感念当世之盛、人民之伟,且以一首小诗作结: 

  金佛山的明月

  宁静安详

  晚归的人 

  将月亮轻轻举过头顶

  早起的人 

  披着月光走向晨光熹微的远方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书院中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蓝碧春《长江在此漩流》
~~~(外二首)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5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6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07版:最前沿
   第08版:最前沿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公安专刊
   第12版:检察专刊
   第13版:天平专刊
   第14版:微服务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一江碧水照性情
十月的刻度
我的大哥叫国庆
金佛山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