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30年,她初心可鉴,惩恶扬善保民安,曾多次被市检察院和涪陵区委、区政府嘉奖;她勇挑重担,护航企业促发展,先后获评全市检察机关“保知识产权 护知识品牌”专项活动先进个人、涪陵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勤学善思,创新奋进争一流,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她就是涪陵区检察院检察官余萍。
指引调查揭开网暴伤企真相
2023年4月,涪陵区检察院接到公安机关移送的黄某敲诈勒索案。在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黄某坚持自己的行为“算不上敲诈勒索”。“有的企业主动联系我,给我钱让我‘删帖’,我们还签有‘合作协议’,这不算敲诈勒索吧。”黄某辩解道。
“是否为敲诈勒索,关键看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余萍通过指引侦查机关补充调查黄某在网络平台发表被害企业负面文章的时间、内容,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黄某与被害企业之间就删除负面文章的交涉情况等客观方面的证据,证明了黄某在发表负面文章时或之前就产生了敲诈勒索被害企业的主观故意,与被害企业达成的所谓“合作协议”只是掩盖其犯罪的道具。同时,还查明黄某与“反传圈”其他成员之间有着共同实施敲诈勒索的犯意联络,成员之间互相转载文章、共同造势,存在主动为转发者向被害企业索要钱财或事后分赃的情形。
铁证面前,黄某对全部犯罪事实认罪认罚。2024年3月,黄某被涪陵区法院以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不仅如此,余萍以办理该案为契机,主动与网信、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深入剖析网暴伤企案件的发案原因以及背后的社会治理难题,推动完善网络违法举报渠道,持续加大网络涉企信息内容管理力度,及时有效遏制网暴伤企违法犯罪行为,以清朗网络空间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全链条打击假冒涪陵榨菜
“这榨菜的味道怎么和平时吃的涪陵榨菜相差甚远?”一句话,让一起15人跨省制销假冒“涪陵榨菜”案浮出水面。在审查起诉阶段,余萍克服案件涉及地域广、涉案人员多,且非法经营数额难以认定等难题,从6万余条非法交易信息中最终锁定了制假售假的起始时间并计算出了非法经营数额,成功追诉了生产包装袋、封箱胶带的犯罪嫌疑人3名,并支持被侵权企业通过民事诉讼获赔42万元。该案实现了对假冒涪陵榨菜成品和印有相关注册商标标识的包装袋、包装箱、封箱胶带的全链条打击。
“这起案件背后折射出的涪陵榨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为重要。”余萍在办理该案时发现,涪陵区榨菜产业中心持有的“涪陵榨菜”“FuLingZhaCai”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市场上存在滥用情形。通过深入走访,余萍发现“涪陵榨菜”这个金字招牌,在生产标准、专业技术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对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的监管力度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根据走访收集的线索,余萍推动相关单位开展“涪陵榨菜”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地理标志溯源保护,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涪陵榨菜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已整改完毕,品牌宣传和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用理论功底筑牢办案根基
余萍以“知识迭代”打破学历桎梏,从专科生一路苦读至法学博士,用深厚的理论功底筑牢办案根基。近年来,余萍办理涉知识产权一审公诉案件15件95人,为19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在充分调研涪陵区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余萍牵头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的工作意见》《知识产权联系点综合保护办法》等制度机制,推动形成“司法+行政”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周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不仅如此,余萍还在《河北法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人民检察(重庆版)》等各类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最高检重点课题1项、市检察院重点课题1项。
“在余萍老师的指导下,我撰写的案例分别被市检察院、最高检察院评为了典型案例。”检察官助理袁野说,余萍以“学者型检察官”的躬身垂范,诠释了“传帮带”不仅是经验传递,更是法治信仰与专业精神的代际传承。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持续深化检察履职,依法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检察服务。”长路漫漫,余萍将坚持奋斗不停步,努力在检察工作中续写新篇章。通讯员 赵 欢 王语嫣
记者 饶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