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其合理利用与纠纷化解关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开州区法院中和法庭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依托“湖枫和语”多元调解机制,联动中和镇联调中心、村社等基层治理力量,成功化解两起土地矛盾纠纷,以法治力量守护耕地红线,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界标灭失难确权
联调共治地界明
开州区中和镇当阳村某村民小组土地毗邻三合社区及省道,几年前经集中平整后由农业企业规模种植。企业退场后,村民计划复耕,但因天然界标灭失、确权档案不完善,土地边界争议激烈,部分村民拟诉至法院。
中和法庭迅速介入,联合镇联调中心、村委会启动诉前调解。调解团队严格遵循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权属确认的规定,与村社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仔细听取村民对地块原貌、四至边界、面积及毗邻关系的陈述,逐一核对原始档案,并组织村民实地拉绳划线、丈量确认。最终,争议地块边界得以明晰划分,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风水宝地”惹纷争
联调护耕促新风
三合社区坡上村民小组因修路占用坡下小组土地,支付土地补偿款后,坡下小组内部对分配方案产生分歧。同时,因坡下小组地块被当地视为“风水宝地”,外组村民欲付费土葬,矛盾进一步激化。
中和法庭与镇联调中心精准把脉纠纷症结,组织当事各方进行调解。面对僵局,调解人员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结合土地管理法中关于耕地保护的规定,阐明非法占地与违规土葬的法律后果,并引导村民树立集约用地理念。最终,双方不仅就补偿款分配达成一致意见,还共同承诺严守耕地红线,杜绝占用农田土葬,积极推广骨灰堂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推动移风易俗,让土地回归生产本源。
今年以来,中和法庭深化“湖枫和语”多元解纷机制,坚持“源头治理、前端化解”,通过巡回调解、院坝普法等形式,开展土地管理法专题宣传,推动辖区涉农纠纷显著下降。“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新风逐渐形成,为乡村振兴绘就了土地有序利用、乡村和谐发展的崭新画卷。
通讯员 代 炼 记者 叶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