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您看,国家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额定电压不能超过48V,私自改装电池属于违法行为,还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近日,开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徐玉峰走进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进行回访,现场检查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并向经营者讲解相关法律规定。
当前,部分电动自行车通过非法改装不断提升速度和动力,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日益凸显。2025年6月,根据上级移交的线索,开州区检察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区20余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开展走访调查,发现部分门店存在长期自行组装多种型号电池用于非法改装等违法情形。
7月,开州区检察院依法立案,并启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检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工作联席会,推动监管部门履职整改。
职能部门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区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经营门店负责人、18家总代理开展行政约谈和培训,组织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244份,并联合消防、公安、应急等部门开展多次联合执法,查封非法改装车辆135辆,对4起违规改装蓄电池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此外,全区239家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经营店、维修店已全部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现对违规改装行为实时监测和全程追溯,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