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大胆创新,创建牌楼街道大河沟社区“巴渝实践站”,并将财经监督深度融入,以精准服务与务实监督惠企纾困,探索出一条“人大监督”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万州区牌楼街道大河沟社区“巴渝实践站”设“万安聆声”工作室、“万安聆声”排忧篓、企情民意收集箱,畅通企业反映诉求、提出建议的“绿色通道”,收集企业在政策落实、融资贷款、市场开拓、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该站汇聚人大代表和街道议事代表、区级部门、群团组织、“三官一律”、居民自治等五支力量进站履职。
建立“1+2+N”代表联系企业制度(1名区人大代表或街道议事代表联系2家企业,N家个体工商户),代表常态化定期进企业、进商圈、进商户,询问经营状况、急难愁盼和发展意愿。3月以来,8名驻站人大代表、22名议事代表,走访企业156家、个体工商户315家,收集经营主体各类呼声、建议等585条。
今年以来,万州区人大财经委联动牌楼街道人大工委,组织政银企对接交流活动2次,企业现场提出诉求60余件,万州区级部门现场“一对一”答复相关咨询或诉求50余件,分类梳理现场暂不能答复的问题11件,交万州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并及时处理。
对代表走访、万州区人大常委会调研和相关活动中收集到的企业诉求、建议,万州区人大常委会系统梳理、分类研判,形成清晰的问题清单并以专题会议、函告等形式正式交办万州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办理时限和具体要求,万州区人大财经委持续跟踪督办,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办理结果反馈机制,形成企业诉求“收集——交办——落实——反馈”的完整闭环。督促万州区政府相关部门针对问题清单,对企业诉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累计交办经营主体诉求76件,已解决67件,“建议修建石峰路、沙龙路到体育场步行便道”“鸿鸥广场5层旁居民楼外立面杂乱,能否进行整治”“鸿鸥广场业态不多,引流难,建议政府和商业体管理方多组织一些活动”等9件事项正有序推进落地。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