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颂扬)9月1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民政局局长阚吉林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重庆市民政工作的开展情况。
据阚吉林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着力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深化养老服务发展。聚焦普惠性养老服务,重庆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物质帮助、照护服务等20个项目纳入政府支持的基本服务内容,让大家一目了然、心中有数。老年人都期盼在“家门口”养老,重庆盘活闲置资源,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5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利用养老设施和闲置资产建设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覆盖88.6%的街道、35.1%的乡镇,部分区县还支持助餐配送服务,日均服务老年人超1万人次。
积极回应困难群体所需所盼,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社会救助突出“精准”,让95.2万名低保特困对象吃得饱、穿得暖。重庆市深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改革,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联合救助。五年来,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70元、630元,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1001元,分别增长24.19%、27.02%、24.19%。社会事务聚焦“便民”,实现数据跑腿、特色服务。重庆市是最早开展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省市,12万余对新人就地领证,不用再“为爱奔波”,欢乐谷、磁器口等15处特色登记点成为网红打卡点。
社会治理紧贴“高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引导1.7万余家社会组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累计为企业减负约4.4亿元。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十四五”期间累计接收慈善捐赠87.48亿元,社区慈善基金解决群众问题1.5万个,惠及困难群众2000万人次,“人人慈善”良好风气得到有效弘扬。
持续深化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全面释放民政服务活力。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民政政务服务实现“一窗综办”,通过渝快办“一网通办”,低保申请等9项高频服务实现“免证明、免跑腿”,结婚落户、社会救助等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实现“一次申请、高效办结”,服务群众28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