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壮阔画卷中,重庆市璧山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川流不息的客货运输,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在这幅图景背后,是璧山区交通运输委员会以法治为笔,以创新为墨,精心绘就的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生动画卷。通过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践行执法为民新理念、建立长效监管新机制这“三重奏”,璧山交通正奏响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华美乐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协同与智慧:
构建现代化治理新格局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高效的实施离不开创新的手段与协同的合力。
去年与区级执法部门开展数十次联合执法行动,查处案件160余件,数据的背后,是执法队员风雨无阻的协同作战,是“案件互评、标准互认、信息互通”机制的有效运转,最终汇聚成案件办理98%合规率的扎实成效。
与此同时,璧山交通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通过向镇街赋权执法事项,并采取首案帮办、包片指导等方式,有效提升基层执法能力。执法人员深入镇街,手把手指导基层工作人员熟悉执法流程,掌握执法要领,确保每一项执法行为都规范合法。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执法水平,更让法治意识在基层生根发芽,构建起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执法新格局。
如果说区域协同扩大了法治的“朋友圈”,那么智慧赋能则提高了法治的“精准度”。璧山交通大力推动科技与法治深度融合,打造全流程数字化治理新模式。
我们看到,重点交通项目工程管理大数据平台让3.2万条数据透明运行,群众扫码监督率达90%,赋予了社会监督前所未有的广度。区块链技术如同一位铁面无私的“电子公证员”,固化关键环节数据,减少了人为干预风险,确保了工程资金拨付合规率达100%的“硬核”成绩。创新的“信用+监管”模式,为运输企业精准画像,动态评级,并辅以温暖的“一对一”指导帮扶,推动1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最终铸就了行业95%的信用优良率,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成为生动实践。
服务与温度:
践行执法为民新理念
法治的终极目标是为民服务。璧山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将“执法为民,服务为先”的理念融入血脉,化为一连串有温度、有力度的具体行动。
他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19项“川渝通办”交通事项,实现了高频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其中4项免提交两证,10类电子证照互认,极大便利了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和司机。2024年,平均承诺办结时限比规定时限压缩71.9%,大件运输类事项仅需2.7个工作日,“零跑动”比例高达78.5%,这些数字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真实体现。
更为难得的是,执法不再是冷冰冰的处罚,而是有了“公心、诚心、暖心、匠心”的“四心”温度。他们严格落实“轻微免罚”“首违不罚”,近期办理免罚、不罚案件14件;建立“异议快速响应”机制,复核后免于处罚19件,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政策的暖意。12345、12328热线投诉处理群众满意率100%,畅通的是民意,赢得的是民心。他们坚持服务与执法并重,对守法诚信企业推行“非现场检查”,今年一季度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1%,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精准与长效:
筑牢行业发展压舱石
面对非法营运、违法超限超载等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顽疾,璧山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坚持精准施治、铁腕整治,以长效机制守护道路运输的安全与秩序。
“交通+交警”的联合执法模式高效运转,凝聚起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明确分工,数据共享,对重点嫌疑车辆精准画像、精准打击,近期行动中查处非法营运车辆9辆,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规范了市场秩序。
规范涉企检查是稳定市场预期、减轻企业负担的关键。他们严格落实“综合查一次”制度,科学统筹制定年度计划,从源头杜绝“随意查”;联合监管,根据企业风险程度实施差异化检查,让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推行柔性执法,将普法教育融入执法全过程,近期办结免罚、轻罚案件30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此外,从深入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问题线索,到扎实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送法上门,设立“司机之家”暖心驿站,再到聚力“三级数智融合”推进执法监管提能升级,这一切都彰显了璧山区交通运输委员会致力于构建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和公信力的决心与努力,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法治基石。
法治“三重奏”,奏响的是璧山区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的进行曲,是执法为民、胸怀温度的抒情曲,更是保障安全、护航发展的胜利曲。如今,璧山区交通运输委员会正以坚实的步伐,在这条道路上稳步前行,用法治的力量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用执法的温度温暖千家万户,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着璧山交通的法治力量和智慧。
特约通讯员 舒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