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梁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关键环节,建立起“靶向施治、多元共治、标本兼治”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确保发现真矛盾、解决真问题、取得真成效。5年来,梁平区各级调委会共调解纠纷39987件,调解成功39886件,协议涉及金额34237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9.74%,基层平安稳定堡垒不断夯实。
靶向施治除病灶
组建“3+”模式第一时间精准获线索、建台账、找根源、解纷争,确保矛盾不累积、不激化。
网格员前端聚民意。打造“网格+调解”模式,全区987个网格的“1+3+N”网格力量定期进村入户搜集民意,通过每日“前端排查”走访,体察群众的“心情”“隐情”“真情”,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干部走访查民情。打造“干群+调解”模式,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发动区、镇、村三级干部走村入户,调动人民调解员、社会工作者、“五老”、志愿者等调解力量,用“常态化”走访架起联系群众的“同心桥”,切实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
专家集智解民忧。打造“司法+调解”模式,组织法、检、公、司、信访等部门联合接访下访,摸排重大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信访积案、涉法涉诉案件等,建立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快速响应、有效解决“工作链”。
多元共治建闭环
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实现矛盾各个突破、高效化解,确保长治长效。
领导带头“攻难题”。区领导带头包案,形成“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化解方案、一份研判纪要、一套稳控措施”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疑难纠纷、信访积案化解率。
多调联动“疏堵点”。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民调、诉调、警调、访调、行调”一站式“多元联动”工作格局,实现疑难矛盾“联合调”、一般矛盾“限时调”、微小矛盾“随时调”。
定期回访“治末端”。深入开展回访工作,制定“一般矛盾一周内电话回访一次、较大矛盾一周内上门走访、对存在反弹隐患的重大矛盾的一个月内多次回访”的问效闭环机制,有效预防矛盾纠纷“死灰复燃”。
标本兼治利长远
秉持“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抓前端、治未病,下好人民调解“先手棋”。
打牢依法行政“关键点”。守好预防关、复盘关、研判关、评估关“四大关卡”,迭代区政府依法决策系列制度,区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分析研判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败诉案件,建立重大决策“部门+司法局+法律顾问”审查模式,做实社会稳定风险第三方评估,筑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防火墙”。
强化法治意识“薄弱点”。以涉及土地承包等群众关切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法官以案释法、“小板凳”普法、矛盾纠纷化解情景剧等形式精准普法,把普法触角延伸至社区、院坝、田间地头,让法治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植群众内心。
呼应人民群众“需求点”。聚焦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建立“零距离”“30分钟法律服务圈”法律服务新模式,发动“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定期开展法律咨询、送法上门等活动,落实镇村干部“一对一”帮扶包保责任制,以精准化精细化法律服务让群众感知法治“温度”。
记者 罗 翠 通讯员 谢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