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执笔如犁,深耕检察政工沃土,让法治声音传得更远;她躬身基层,以议案为桥,将沉甸甸的民意转化为推动变革的力量。她是垫江县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刘玉玲,五载从检路,荣誉镌刻足迹:连续3年获评优秀公务员、市检察院嘉奖、检察宣传先进个人。2025年4月,她被市人社局、市检察院联合表彰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
案头经纬 添彩检徽之色
2020年5月,初入检察系统的刘玉玲被安排在办公室负责信息撰写。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错综复杂的数据,这位身形瘦高、眼神坚毅的年轻姑娘毫无怯意。
为吃透业务、写好信息,她默默扎进档案室,一待就是3天,近百份卷宗被一一翻阅,笔记本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术语和标记。为了真切勾勒基层干警的办案难点,她和同事蹲点调研一周,反复琢磨在一线抓取到的线索,最终将其提炼成可供决策参考的“干货”。
2021年9月,刘玉玲转岗至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面对全然陌生的领域,她当年那股“档案室里的倔劲”再次迸发。
线索不足?她挽起袖子跑一线;细节不清?她追着检察官“打破砂锅问到底”;亮点模糊?她对着稿件反复打磨,字斟句酌。“有时为挑出一张能抓人眼球的宣传照片,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还在回放当天拍的几百张照片。”
正是凭着这股近乎痴迷的钻劲和骨子里的韧劲,她迅速在宣传阵地扎下了根,一篇篇深度报道相继出现媒体版面上。她常说:“检察工作宣传的价值,不只是让检察工作被看见,更是让法治理念被认同。”
2024年,刘玉玲担任垫江县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她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做好干部培养、检察宣传、清廉检察院建设等工作。耕耘方能有收获。组织人事先进集体、基层党建先进集体、“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在刘玉玲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垫江县检察院政治部结出累累硕果。
躬身履职 献力法治之基
2022年,刘玉玲当选为第六届重庆市人大代表。从那一刻起,她潜心在检察工作实际与人大代表履职中寻求共振。
部门协同不畅、纠纷化解不力,基层治理调研中的发现让刘玉玲感到隐忧。“邻里地界争议、轻微人身损害、征收补偿款分配,这些能以调解程序实现化解的纠纷,多数却打起了官司。”于是,刘玉玲在一个多月里走访了12个街镇与相关部门,参加了10场不同层面的座谈,文件夹里还塞满了100多条群众意见,所有的发现都凝练在一份议案之中——《关于制定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
这份凝结基层智慧与法治实践的议案,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2023年重点立法项目。2024年5月1日,《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为全面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供了法治保障。
矛盾纠纷化解的议案只是刘玉玲代表履职画卷的一隅,她始终践行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她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关于加强娱乐场所监管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建议》等8份建议和2个议案均已纳入相关部门的一项项具体举措或制度之中。
双轨筑堤 守护成长之路
2022年深秋,负责宣传工作的刘玉玲在梳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素材时,被案件中的共性特征所刺痛:涉案未成年人里,十之八九都来自单亲或留守家庭,背后多是父母不想管或不会管的无力与麻木。
“检察机关的力量终有局限,是不是可以凝聚更多专业力量,向教育缺位的家庭伸出援手?”一个念头渐渐成形,刘玉玲在与未检部门负责人深入探讨后,她们想到了曾参与帮教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家庭教育指导师陈民。
“好思路!检察+代表,再加上更多社会专业力量,相信有这样一个工作室,一定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保护。”2023年3月,“检察+代表”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室正式成立,取名“民心护未”。
两年多的时间,刘玉玲已是“民心护未”的骨干成员。作为人大代表,她四处奔走,走访社区、学校、民政部门、社工组织,为工作室招揽更多专业力量,更是在人代会上多次提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议题,希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身为检察干警,她与未检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等紧密协作,为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教和心理疏导方案,用心、用情、用法、用智,让缺失的家庭教育回位,迷途里的孩子回归。
截至目前,刘玉玲与“民心护未”全体成员们同心同向、步履不停,130余次家庭教育指导、训诫等成功开展,110多名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与学校,一条条偏向的成长轨迹悄然启航,一个个陷入幽暗的家庭重燃心光。
“人民检察与人大代表,岗位虽异,本质皆为‘人民’二字。”刘玉玲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两本笔记,一本记录着检察干警成长的“关键小事”,一本收集着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她的身份在切换,但贯穿其间的内核始终如一——那便是镌刻在她心头的信念:“追求公平正义,不负人民所托。”
通讯员 梁 锋 记者 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