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中共巫溪县委社会工作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开局争先、上阵攻坚”的精神,积极推动全县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该部门在健全工作体系、强化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治理、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巫溪县的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健全制度体系
贯通脉络促发展
体系搭建,制度先行提效能。中共巫溪县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迅速进入运行状态,以完善的制度为工作开展保驾护航。制定了会议、学习、管理、考核等12项内部管理制度,为部门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印发《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18项重点任务、10项亮点任务和5项难点任务,使得各项工作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在乡镇(街道)层面,明确由党委(党工委)副书记分管社会工作,并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确保了工作体系的纵向贯通,为全县社会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上下联动,信息互通解难题。为了准确掌握巫溪社会工作在全市的推进情况以及2025年的工作重心,县委社会工作部多次到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展工作对接,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与此同时成立4个工作组,对全县32个乡镇(街道)百余个村(社区)进行遍访,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上下联动、信息互通,为制定针对性的工作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切实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加强组织建设
新兴领域展活力
机制健全,党建质效大提升。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县委社会工作部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开展调研指导和交流活动,切实提升了党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截至去年11月底,全县累计建立工会驿站12个、妇联组织61个,形成关爱新就业群体措施27条,从根本上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队伍强化,基层党建筑根基。加强队伍建设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的关键。2024年,县委社会工作部新发展党员36名,组织党员教育培训180人次,采取“单建+联建”“行业+区域”“功能+实体”的形式重新调整优化党组织。新成立非公党支部8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个,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领域聚焦,重点突破促发展。聚焦新兴领域,县委社会工作部建立了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抓党建工作机制,持续深化行业协会商会“齐抓共管”“一本账”“两化一创”等十项措施。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协会商会的管理,联合县民政局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2024年累计清理社会组织100个,为全县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群体关注,融入治理显担当。突出抓好新兴领域重点行业、群体党建工作,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交通运输委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数据进行摸排,建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台账。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社区大党委、加入网格下沉N力量,协助解决街道社区(园区)网格治理难题。全年累计排查新就业群体数据960条、“两司”党员数据225条,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现了责任与担当。
聚焦基层治理
共治共享筑根基
调研摸底,精准掌握基层情况。基层治理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环节,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早筹谋、严布局、高要求”原则,组建调研工作组,分两次对全县32个乡镇(街道)330个村(社区)进行全覆盖走访调研。通过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全面了解掌握了基层面临的社会工作难点与痛点,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
减负赋能,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为了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县委社会工作部印发《村(社区)“滥挂牌”问题整治工作方案》《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累计清理撤销整治滥挂牌1915个。以“厘清权责关系”为核心,对标“四清单一目录”,理顺条块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工作职责范围,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工作。
清廉村居,风清气正促发展。印发《巫溪县清廉村居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专班统筹、包片指导、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党建领航”“治理强基”“阳光村(居)务”“渝乡清风”行动,全力推进清廉村居建设。选树宁厂镇兴隆村、蒲莲镇桐元村、尖山镇大包村等10余个村(社区)开展清廉村居示范点建设,全县330个村(社区)评估基础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村(社区)达202个,占比61%,远超2024年市级目标任务(50%),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基层发展环境。
议事协商,民主决策聚民心。建立健全镇街常态化议事协商机制,打造“渝里乡商”基层协商工作品牌。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方式,成功申报宁河街道、通城镇为市级试点单位。宁河街道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电动车充电点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开展2次议事协商会议,通城镇围绕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产业发展事项开展3次“红管家议事团”协商议事会议,通过民主决策凝聚了民心,推动了基层治理的良性发展。
开展志愿服务
队伍壮大暖人心
机制建立,志愿服务有保障。县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并印发《巫溪县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巫溪县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探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路径。多次到墨斗、新华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调研,着力推动全县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队伍健全,多元力量齐参与。紧紧围绕构建“1741N”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在县级层面,由应急、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牵头成立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1+10”志愿服务队伍;在村(社区)层面,成立N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2024年,全县注册志愿者56606人,志愿服务队伍1162个,形成了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
平台搭建,特色活动展风采。通过阵地共用、工作联动、项目合作等方式,全覆盖建立县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志愿服务阵地。2024年共统筹指导全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参加人数7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0000小时,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模式探索,融合发展见成效。建立“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工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引进彩虹社工、青穗社工等7家社工组织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择优遴选禾木、彩虹、青穗3家社工机构分别服务通城镇龙池村、宁厂镇兴隆村、大河乡民主村、古路镇长龙村。2024年,全县共有社工机构9家,承接各类社会服务项目22个,链接社会资金80余万元,直接受益对象超过21000余人次,为困难群众送去了温暖和关爱。沈远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