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6日,大足区法院发布《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涉毒品犯罪审判工作白皮书(2020~2024)》。通报近五年来该院涉毒品犯罪审判的工作情况、主要特点、主要成效和典型案例等。重庆市人大代表,大足区人大代表、区检察院、区公安局干警参加新闻发布会。大足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昌静主持并致辞。
发布会上,大足区法院刑庭庭长曾相强通报该院涉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及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大足区法院共审结涉毒品刑事案件418件,判处刑罚461人,案件类型相对集中。
近五年来,在该院审结的涉毒品犯罪案件中,判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案件占毒品犯罪总人数的67.03%;判处容留他人吸毒罪案件占比24.95%;判处非法持有毒品罪案件人数占比6.72%,这三类案件占全部涉毒品犯罪案件的98.7%,是毒品犯罪的主要类型。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作为源头性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一直是打击重点;容留他人吸毒罪案件数量较多,反映出毒品交易市场的存在和毒品传播的风险;涉案毒品种类以合成毒品为主。
近五年来,在大足区法院审结的毒品犯罪案件中,涉甲基苯丙胺类(冰毒、麻古)犯罪占比91.39%,成为当前毒品犯罪的主要毒品种类,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犯罪占比7.89%,其余毒品占比0.72%。值得关注的是,涉毒品案件被告人以男性、本地无业人员为主。在判决生效的毒品犯罪分子中,男性和无业人员在毒品犯罪中占比较高。
顾 勇 通讯员 王昱聪 罗学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