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重庆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提交《关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民事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称,今年4月,市人大监察司法委成立调研组,对2022年以来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民事检察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该报告介绍,2022年至2025年4月,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共受理民事检察案件1687件,1件案件入选最高检第三十八批指导性案例、1件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28件案件被市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该院加大对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执行案件的监督力度,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办理涉企案件413件,提出监督意见46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7亿余元。加强检调对接等方式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共治模式,强化民事检察听证,联合有关方面促成息诉、和解77件。
持续加大对民事生效裁判的监督力度。2022年以来,该院提出抗诉,再审改变率95.9%;规范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改变率100%。对审判各环节存在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采纳率100%。
该院开展打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筛查案件700余件,摸排线索72条,监督17件,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国家社保基金安全;办理涉劳动者权益保护案件169件,涉案金额70万元。加大民事支持起诉力度,2022年以来,指导辖区基层检察院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024年办理案件数较2022年上升58.7%。
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民事检察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建议,以数字化撬动监督制约,使民事检察实时介入民事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全流程,实现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同步推进。
该报告建议,加强与四川省有关检察院的信息对接、业务指导、工作协同等机制建设,强化川渝跨省域金融检察监督。监督推动破产程序高效有序运行,加强与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协作配合,共同形成防范惩治虚假诉讼、打击“逃废债”等违法行为的强大合力。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升监督质效。对民商事领域多发、高发的合同类纠纷案件加强分析研判,应加大监督力度,延伸监督深度。深挖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审判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将对程序性违法监督对象从行为延伸到主体。
建议强化协作配合,广泛凝聚工作合力。检法两院应充分实现案件流程管理等信息共享。检察机关还要加强同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等部门的相互配合,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司法公正。
本组稿件由记者 唐孝忠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