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老祖宗的手艺终于能有个‘名分’了!”近日,开州红糖行业协会负责人激动不已,称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提交至市知识产权局的那一刻,南门红糖离“金品牌”更近了一步。
开州区南门镇的古法红糖,历经五代传承,百年匠心沉淀,不仅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万亩甘蔗田、千万斤年产量、1.9亿元产值,带动千户村民增收,不料南门红糖的“出圈”却引来仿冒困扰。
如何为百年技艺穿上“法律护甲”?开州区检察院用检察履职给出了答案。
随着南门红糖走俏国内外市场,冒牌货频频出现。开州区人大代表在开州人代会上疾呼:“必须保护我们的品牌!”开州区检察院闻讯而动,知产办迅速开展调查,发现南门红糖虽名声在外,却因缺乏地理标志保护,面临侵权风险。“地理标志是品牌的‘身份证’,更是非遗传承的‘护城河’。”检察官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2025年3月,开州区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及南门镇政府组建“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和协会开展“地理标志申请专项辅导”。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流程指导“三管齐下”,帮助厘清申请路径。
“让地域禀赋转化为品牌资产,是保护,更是传承。”开州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开州区检察院将持续跟进申请进展,以法治力量护航南门红糖完成华丽转身,让百年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光彩。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