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勤奋耕耘中逐梦检察人生

——记市检察院三分院办公室主任袁莉
  袁莉(右二)与同事讨论工作

  开栏语: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壮阔征程中,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学思践悟筑牢了政治忠诚,凝心聚力干出了检察实绩,强基固本配强了领导班子,创先争优提升了履职能力,基层检察工作实现新跨越、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组织开展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要求,市人力社保局与市检察院对50个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今日起,本报特开设《渝检之光》专栏,讲述先进典型背后的办案故事,展现他们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为重庆添彩的生动实践,激励全市检察干警以他们为榜样,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开拓奋进,唯实争先,共同谱写新时代重庆检察工作的新篇章。

  在检察战线上,有这样一位“80后”办公室主任,她用二十载春秋,从初出茅庐的业务部室内勤,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团队领航人。她如同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公平正义之路,也点亮青年干警的成长之路。她,就是市检察院三分院办公室主任袁莉。二十载春秋更迭,她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今年4月29日,更是被市人社局、市检察院联合表彰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

  勤学善思

  琐碎工作中砺成长

  2004年的夏天,袁莉手持西南大学法学专业毕业证书,带着法律人的赤子之心,踏入了涪陵区检察院的大门,开启了她在侦查监督科内勤岗位的法治逐梦之旅。

  “经手的工作,首先要过自己心里的那道‘质量关’。”袁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面对询问笔录的逐字校准、法律文书的严谨缮写、案卷档案的缜密归档等琐碎繁杂的工作,她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将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

  作为内勤,袁莉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常常接到机关办公室向各业务科室征集信息稿件素材的任务。她说:“不愿意简单当一个把案件情况从审查报告里挑出来就发给办公室的‘二传手’。”于是,下班后,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她伏案工作的身影。她会静下心来,仔细翻阅科室案件的审查报告,梳理类案数据报表,从枯燥的数字和相似的小案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点。为了提升写作水平,她还会到检察内网上查阅上级院和本院登载的简报信息,学习写作模式,不断模仿、推敲,搭建框架、细化例证、规范文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篇篇“像模像样”的信息稿件在她的笔下诞生。

  以文辅政

  笔耕不辍推动法治进步

  2007年,岗位的调动让袁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淬火时刻。从基层院到市检察院三分院,写作从“副业”转为“主业”,巨大的转变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自己能行吗?”面对新的挑战,袁莉没有退缩,而是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工作中,她积极向规范化文件学习框架结构,向前辈请教表达技巧,从优秀稿件中汲取思想深度。她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知识,似匠人般反复雕琢文字,将法律人的严谨与文秘人的细腻完美融合。无数个夜晚,办公室的灯光见证着她的努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她逐渐摸索出“政策把握准、问题切入实、建议提得精”的写作之道。

  “信息工作的价值不在纸面荣光,而在推动实践。”袁莉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组织撰写反映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的综合信息,推动当地政法委启动专项治理行动,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治屏障”;牵头拟定《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与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协作框架协议》,畅通川渝协作渠道,推动协同共治;参与撰写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情况反映,促成辖区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些法治进步的跫音,正是她笔耕不辍的回响。

  在办公室的这张办公桌前,袁莉一坐就是十年。十年坚守,万卷成帙。从信息简报到综合报告,从调研材料到重要文件,三千多个日夜的伏案耕耘,上千篇文字材料的精心打磨,让她从文字战线上的新兵,成长为众人认可的“分院笔杆子”。

  抓实队建

  党建引领凝聚团队力量

  因工作需要,袁莉短暂调整到政治部工作一年后,又按照组织安排回到了办公室,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从专注文字工作的匠人,转变为带领团队的领航者,袁莉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重返办公室时,她面对的是一支充满朝气却经验不足的“80”“90”后队伍。如何让这支年轻力量凝聚起来,成为全院高效运转的“中枢神经”?袁莉深知,仅靠个人能力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党建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当年我也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现在该我当好‘引路人’了。”怀着这样的信念,袁莉以“党建+”模式破题。

  她打造“检味党课”,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贴近实际;推行“学议析用”研读法,将政策文件转化为实战指南;设计“有回忆感的政治生日”,让每位党员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强化初心。在她的带领下,这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年轻干警们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担当”的蜕变。

  2020年以来,袁莉所带领的办公室党支部成绩斐然,先后斩获“三八红旗集体”“红岩先锋·四强支部”等4项市级以上集体表彰,获得市检察院记嘉奖1次。团队中,8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表彰,19人次获评三分院优秀公务员、机关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些荣誉的积累,孕育出了“青蓝高地”党建品牌。2024年,该品牌更是获评“重庆市机关党建优秀品牌”,成为了团队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十载春秋流转,袁莉始终保持着初入检察院时的那份纯粹。对她而言,办公室不仅是协调中枢,更是法治精神的“孵化器”;文字工作不仅要有“纸面”功夫,更要变为社会治理的“手术刀”。在新时代检察事业的长卷上,这位“80后”主任正以担当为墨、以匠心为笔,续写着属于法律人的时代答卷。

  记者 叶会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沉浸式”体验提升金融从业者风险意识
~~~——记市检察院三分院办公室主任袁莉
市检察院一分院:~~~
开州区检察院:~~~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青春逢盛世 奋斗正当时
   第04版:天平专刊
   第05版:检察专刊
   第06版:最前沿
   第07版:最前沿
   第08版:公安专刊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11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12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13版:理论窗
   第14版:辛辣味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全市首个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投用
在勤奋耕耘中逐梦检察人生
举办精品课程评审 提升教育培训实效
南门红糖遭遇仿冒 检察利剑守护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