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坐班,无需干活,只需提供银行卡号,每月就能轻松赚取数百元“好处费”——面对这样诱人的“美差”,一些大学生心动了。然而,这并非幸运降临,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近日,由涪陵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一起虚构见习岗位、骗取国家就业见习补贴的案件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强(化名)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40000元;陈飞(化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3000元,26万余元国家损失被全部追回。
时间回溯到2021年初。在一次就业政策宣讲会上,一项名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300元见习补贴”的政策吸引了重庆某驾校培训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强的注意。这本是助力青年就业的暖心工程,却被他视作“生财之道”。很快,李强便与该公司管理人员陈飞合谋,向当地就业和人才中心申报成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一场骗补计划悄然启动。
从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李强、陈飞以“发工资”为名,按月将“见习补贴”转入学生账户,再要求学生扣除300至500元“好处费”后将余款转回指定私人账户。凭借虚假工资流水,他们陆续申领国家补贴26万余元。
骗局于2023年10月露出马脚。2024年11月28日,案件移送涪陵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2025年6月13日,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全部指控,作出上述判决。
案件虽结,监督未止。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见习基地监管弱、审核松等问题,涪陵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开展专项整改。行政部门迅速响应,全面筛查监管漏洞并严格整改。
通讯员 王语嫣 记者 饶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