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法院系统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

把环境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

  本报讯 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市高法院在报告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时表示,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重庆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6047件,其中,刑事案件1830件、民事案件1746件、行政案件2471件。

  聚焦反馈的突出问题,依法审结涉建筑垃圾违法处置、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件38件,严厉追究蔡某强等人在耕地上倾倒建筑垃圾、某矿业开发公司违法超标排放污染物和胡某某、谭某某等人泄漏氯气的环境污染责任。持续加强环境保护专题调研,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等政策咨询报告、情况反映10余篇,向有关部门及时发出改进和完善工作的司法建议21件,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累计审结各类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21件,20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严惩巨某环境工程公司等将30余吨危险废物非法排入长江一级支流和德阳某环境公司跨川渝违法转移大量固体废物并倾倒进长江河道等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某第三方机构在水质监测点附近抛撒化学物质、干扰监测系统设备采样、制造出“水质达标”假象的犯罪行为,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及沿岸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保障长江“十年禁渔”,恢复母亲河生机活力。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累计审结各类非法捕捞刑事案件1076件,154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对吴某刚等人长期在禁渔区、禁渔期非法捕捞食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等案件,统筹适用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把环境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司法震慑预防功能得以充分彰显。

  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保护生物多样性。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累计审结涉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1723件。依法打击杜某勤等人跨省运输、买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严惩袁某金等人非法捕获、网络买卖画眉鸟等破坏野生鸟类资源新型链条式违法犯罪,依法认定野生植物“株”数,实现“治罪”与“治理”的有机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
我市法院系统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
市人大司法监察委:~~~
~~~3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行政公益诉讼3178件
万州区:~~~
~~~
“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交通执法轨道交通支队:~~~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5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6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07版:最前沿
   第08版:最前沿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公安专刊
   第12版:检察专刊
   第13版:天平专刊
   第14版:微服务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完成所有会议议程表决通过一项法规
把环境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
建议凝聚工作合力 协同治理环境犯罪
检察监督力促生态修复和治理
构建多元化解体系 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图说新闻
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3200万人
的哥违规招揽乘客 一查竟无从业资格